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汉族,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东汉书法家。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出身官宦家庭。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张芝与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张芝,生年不详,约……[详细] |
哥舒翰(?-757年),突厥人,唐朝名将,官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西平郡王。哥舒翰屡破吐蕃、占领石堡城,夺取九曲,成立了宛秀、神策二军。哥舒翰嗜酒如命,醇酒美人,时时相伴,以致身虚;也曾向唐玄宗极言王忠嗣无罪,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安史之乱时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安庆绪大败之后,逃往邺城固守,临行前,将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唐将全部杀害,唐代宗赠太尉,谥曰武愍。人物生平家世出身……[详细] |
宋繇(361—439),字体业,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西凉、北凉的政治家,著名学者。名门之后,西凉建立者李暠同母异父兄弟。自幼以孝道闻名乡里,立志重振衰落的家门,发奋读书,博涉经史。先后出仕后凉、北凉政权,舍弃了无能的君主段业,投奔李暠,李暠在宋繇的鼓舞下自立为主,建立西凉。李暠死前以宋繇为主,建立西凉。李暠死前以宋繇为顾命大臣,辅佐其子李歆,然李歆刚愎自用,不纳良言,终被北凉沮渠蒙逊所灭,其后宋繇再……[详细] |
张奂(104—181年),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字然明,东汉大将。 其父张惇,任汉阳郡太守。张奂少时从太尉朱垄学习《欧阳尚书》。他嫌牟长所著的《尚书章句》(又名《牟氏章句》)废话太多,就把原书四十五万余字删节成九万字,表现了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后来在大将军梁冀幕府任职时,他把删节本《章句》献给桓帝,被调到东观(皇家图书馆)工作,后因病辞职。又举贤良,对策获得第一名,被任为议郎。 ……[详细] |
盖勋(140年—191年),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东汉末期名将。盖勋曾任凉州汉阳郡长史,迁任汉阳太守,后入朝为讨虏校尉,颇受汉灵帝刘宏信任,出为京兆尹。灵帝驾崩后,董卓专权,为防止盖勋响应袁绍领导的关东联军,特将其征入朝廷,拜议郎。迁任越骑校尉,出任颍川太守,又被征入朝,因怨愤董卓而失意不已。初平二年(191年),因背疮发作,在长安去世,终年五十一岁。遗令不许接受任何董卓的馈……[详细] |
段灼,字休然,敦煌人。西晋大臣。段氏世为西土著姓。灼果直有才辩。少仕州郡,稍迁邓艾征西司马,从艾破蜀有功,封关内侯,累迁议郎。武帝即位,灼上 书追理艾事曰:“艾本屯田掌犊人,宠位已极,功名已成,七十老公,复何所求!正以刘禅初降,远郡未附,矫令承制,权安社稷。钟会有悖逆之心,畏艾威名,因其疑似,构成其事。艾被诏书,即身就缚。诚自知奉见先帝,必无当死之理也。及会受诛之后,艾将吏愚戆,自共追艾,解其囚执……[详细] |
哥舒曜,哥舒翰之子,字子明。八岁,玄宗召见华清宫,擢尚辇奉御。累迁光禄卿。以翰陷贼,哀愤号恸,故吏裴冕、杜鸿渐等见之叹息。李光弼讨河北,曜请行,拜鸿胪卿,为光弼副。降安太清、救宋州有功,改殿中监,袭封,为东都镇守兵马使。德宗立,召为左龙武大将军。李希烈陷汝州,以周晃为伪刺史。诏拜曜东都、汝州行营节度使,将凤翔、邠宁、泾原、奉天、好畦兵万人讨希烈。帝召见,问曰:「卿治兵孰与父贤?」对曰:「先臣,安敢……[详细] |
张猛(?—公元210年),字叔威,凉州敦煌郡(甘肃酒泉市敦煌西)人,东汉末年官吏,官至武威太守。 东汉献帝建安十四年作反,兵败0而死。张猛,字叔威,敦煌郡渊泉县人。其父张奂,于桓帝时仕历郡守、中郎将、太常,遂居于华阴,最终亦葬于此地。建安初,张猛仕郡为功曹。朝廷以张猛父亲张奂昔日曾在河西有威名,便以张猛任武威太守,与雍州刺史邯郸商俱往西进。既到雍州,邯郸商欲诛张猛,张猛察觉其事,便勒兵攻打邯郸商……[详细] |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甘肃玉门人(祖籍陕西大荔),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铁人精神。人物经历王进喜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详细] |
索靖(239~303), 中国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张芝姊孙,博通经史。曾官尚书郎、雁门和酒泉太守,拜左卫将军。著有《索子》、《草书势》等。 索靖善隶、行书,尤擅长章草,与书法家卫瓘齐名。他的草书学张芝,而又有自己的风格,当时有谓:精熟至极,索靖不及张芝;而妙有余姿,则张芝不及索靖。可见他的书法成就可以与张芝相媲美。 索靖作品传世的有《月仪帖》、《出师颂》、《七月廿六日……[详细] |
张昶,敦煌渊泉人(今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四道沟老城一带)人,书法家,擅草书,有“亚圣”之誉。敦煌渊泉人(今甘肃安西县东)人,东汉末年大将张奂之子、书法家张芝季弟。为黄门侍郎。尤善章草,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极工八分,又善隶。华岳庙两堂碑文昶造自书之,元帝又刊其二十余字。二书有重名,传于海内。其书有《西岳华山堂阙碑铭》至今传世(《后汉书·张奂传》、《水经注》、《书断》)。张昶是汉“草圣”张芝之季弟,官……[详细] |
索班东汉敦煌人。安帝时,为敦煌太守。永初元年(107),西域诸国叛,朝廷因罢西域都护,北匈奴即复收西域诸国,共为边寇十余岁。元初六年( 119),班任敦煌长史。敦煌太守曹宗派班将千余人屯军伊吾,以招抚西域诸国。车师前王、鄯善王均前来归降。数月,北匈奴单于复率车师后部共攻没索班等,击走其前王。鄯善王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请出兵击匈奴,报索班之耻,救鄯善复欲进取西域,邓太后未准。但令置护西……[详细] |
索孚索孚字国明。前凉时期敦煌人。善射,十中八九。或谓之曰:“射有法乎?”孚曰:“射之为法,犹人主之治天下也。射者弓有强弱,矢有铢两,弓不合度,矢不端直,主虽逢蒙,不能以中。才不称官,万务荒怠,虽以尧舜之君,亦无以治。”张骏辟为参军。时骏议治石田,孚谏曰:“凡为治者,动不逆天机,作不破地德。昔后稷之播百谷,不垦磐石,禹决江河,不逆流势。今欲徙石为田,运土植谷,计所损用,亩盈百石,所收不过三石而已,窃……[详细] |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生卒年不详。东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升任右扶风槐里令。胞弟夭亡,曹全弃官归家。灵帝光和六年(183),再举孝廉。光和七年(184年,12月改年号为“中平”),县民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关中时势告急。曹全由酒泉福禄长调任合阳县令,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戢治墙屋,列陈市肆,招抚-,存慰老年,出家钱买米面,赈济残疾盲哑。其长女桃斐好制药膏,治愈不少病人。……[详细] |
索綝(?— 316)索綝,字巨秀,西晋敦煌龙勒人。綝少有逸群之量。靖尤钟爱,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举秀才,除郎中。尝报兄仇。手杀三十七人,时人壮之。俄转太宰参军,除好畤令,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永兴元年(304),成都王颖劫迁惠帝至邺,颖为王浚破,帝遇乱逃亡。河间王顒使綝、张方东迎乘舆,有功,拜鹰扬将军,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刘聪……[详细] |
李琪 ,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与其兄李珽皆以文章知名。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末帝时,为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顷同为宰相。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琪内结-、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详细] |
侯瑾侯瑾,字子瑜,东汉桓帝时敦煌人。少孤贫,依宗人居。性笃学,恒佣作为资,暮还,辄燃柴读书,常以礼自牧。独处一房,如以严宾。州郡累召,公车有道征,并称疾不到。著《矫世论》,以刺当世。后徙入山中,覃思著述。以莫知于世,作《应宾难》以自寄。瑾按《汉纪》撰中兴以后行事,为《皇德传》(又称《汉皇德传》)三十篇,行于世。另有杂文数十篇,惜已亡失。瑾长于赋,尚存《筝赋》。时,河西人重其才品,不敢名之,皆称为侯……[详细] |
索劢,字彦义。敦煌人。有才略。刺史毛弈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河断之日,水奋势激,波陵冒堤。劢厉声曰:“王尊建节,河堤不溢;王霸精诚,呼沱不流。水德神明,古今一世。”劢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欢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水经注》卷二《河水注》)……[详细] |
氾腾《前凉录》做氾胜。字无忌,敦煌人。腾生性好学,品格高洁,晋惠帝时举孝廉,除郎中。值天下兵乱,去官还乡里。时敦煌太守张閟造之,闭门不见,礼遗一无所受。叹曰:“生于乱世,贵而能贫,乃可以免。”家财五十万,悉散之于宗族,柴门灌园,以琴书自娱。张轨征之为府司马,腾曰:“门一杜,其可开乎?”固辞不受。病两月余而卒。(《晋书·汜腾传》)……[详细] |
竺法乘竺法乘,俗家姓氏不详,生卒年均不可考。当属西晋时期敦煌人。法乘幼而神悟超绝,悬鉴过人,依竺法护为沙弥,清真有志气,法护甚嘉焉。法护既道被关中,且资财盈富。时长安有甲族,欲奉0,试法护道德,伪往告急,求钱二十万。护未及答。法乘年十三,侍在师侧,即语客曰:“和尚意已相许矣。”客退后,乘曰:“观此人神色,非实求钱,将以观和尚道德何如耳。”法护曰:“吾亦以为然。”明日此客率其一宗百余口,诣法护请受戒……[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