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恩(1879~1968)Hahn,Otto。德国化学家。1879年3月8日生于法兰克福,1968年7月28日卒于格丁根。1901年获马尔堡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04年去伦敦随W.拉姆齐进修。1905年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协助E.卢瑟福工作。1910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912年任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放射性研究室主任,1928年任所长。哈恩早期的贡献主要在发现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为阐明天然放射系各核素间的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他的研究重点是把放射化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化学问题。哈恩最大的贡献是1938年和F.斯特拉斯曼、莉泽·迈特纳(LiseMeitner)一起发现核裂变现象。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铀经中子照射后产生一些β-放射性核素,他们鉴定核反应产物后,肯定其中之一是放射性钡。L.迈特纳和O.R.弗里施提出核裂变概念,解释了他们的实验结果。为此,哈恩获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理论著作
著有《应用放射化学》和《新原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