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荣(1792-1856)晚清将领。字欣然。四川大宁(今巫溪)人,寄籍甘肃固原(今属宁夏)。出身行伍,初隶固原提督,曾随陕甘总督杨遇春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李文成起义和新疆张格尔起事,由外委累升至游击。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调直隶(约今河北),官至总兵。1847年,擢四川提督。1850年,调任湖南提督,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同年秋,调任广西提督,参与镇压天地会等起义。1851年(清咸丰元年)1月,……[详细] |
陈崇德(?—1798),大宁县老木园(今高楼乡)人。清嘉庆年间大宁县白莲教起义军著名首领。嘉庆元年(1796)三月,湖北襄阳白莲教起义军由房县进入大宁活动,利用宗教预言形式,宣传鼓动农民反对官府。农民踊跃入教,响应起义。嘉庆二年(1797)二月,陈崇德率义军千余人屯驻九龙池,县城指日可下。清廷闻报十分惶恐,派成都将军观成督大军到县,知县钟莲派“义勇”作向导,引兵围剿。陈崇德率部突围与红线岩义军汇合……[详细] |
青文胜(1358—1391),字质夫,大宁县城(今城厢镇)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生起任湖南龙阳(今汉寿县)典史。龙阳地处洞庭湖滨,常遭水患。官府无视灾情,每岁照常强行征赋,百姓无以为生。青文胜为此甚感忧愤。督率筑堤,数溃不成。洪武二十四年(1391)夏,龙阳又遭特大洪涝灾害。青文胜深恤百姓之苦,毅然赴京上疏,请求减免赋税。然而两次上 书不见回复。青文胜悲叹:“何面目归见父老。”五月初一……[详细] |
康云程(1894一1964),大宁县谭家坝(今峰灵乡)人,出身农家。幼从县学,后考入夔联中学。受当时革命思潮影响,16岁时离校赴湖北宜昌考入蜀军弁目队(革命党人熊克武创办的军官干部学校)。辛亥革命后,康云程随军攻入四川,继而入蜀军随营军官学校受训半年,结业后被派往川军五师二十团任中尉排长。次年代理该团四连连长。参加讨袁失败后,即赴上海投奔革命党人,往来于川、苏之间从事国民革命活动。民国3年(191……[详细] |
廖迪生(1913—1987),字月吉,大宁县宁厂镇人。夔州联立中学毕业。他勤奋好学,思想活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订阅《新华日报》及各种进步文艺、哲学书刊,受到启发,进而向往革命。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廖迪生在凤凰小学组织学生宣传队,演爱国剧,唱救亡歌;在宁厂镇开办“启宁”书店,发行进步书刊,创办刊物《谷音》,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人民群众奋起抗日救亡。民国28年(1939)8月,廖迪……[详细] |
向佑文(1904—1968),名传学,大宁县大河(今大河乡)人。其祖父医商兼业,家道渐兴;至其父掌家,置田产,办煤窑,烧盐灶,开商号,已成一方巨富。向佑文7岁时辍学从商,帮父经营筹划,精明干练。民国十九年(1930),向佑文与其兄向执中承袭父业,分管商号及盐、煤实业。他先筹巨资扩大煤炭开采,复后购置3座盐灶,添造运煤船只,使煤盐实业联为一体。继后,把眼光转向农业商品生产和扩展商业经营。投资开办黄连……[详细] |
佐卿(1875—1951),字澄本,大宁县田家坝(今塘坊乡)人。其父为晚清秀才。幼时从父习文,年长操习武艺,光绪二十七年(1901)入武庠。先后担任过县咨议局议员、甲团总、区长、县团练局长、川军营长、小学校长、县参议员等职。田佐卿身材魁梧,禀性剽悍。年轻时曾持枪击毙1只雄虎,“打虎将”闻名乡里。宣统三年(1911)出任六甲团总,又担任袍哥西号大爷,当年与某袍哥头目争辈份高低,杀死对方数人,遂称霸一……[详细] |
张文铸(1886—1952),别号鼎元,大宁县城(今城厢镇)人。8岁时,过继给在东北大赍厅任通判的伯父张荣禧,继而随迁东北。15岁于沈阳中学初中毕业,20岁在黑龙江高中毕业,随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军校毕业后,张还乡小住,而后北上投身东北军队,得到上司赏识。民国14年(1925),东北军著名将领马占山出任黑龙江第四混成旅旅长,张遂投靠马占山并被委以该旅参谋长要职,成为马的心腹。后马占山升任第十七师师……[详细] |
宋大英(1892—1959),人称宋大姐、宋“大爷”,大宁县上方坝(今大河乡)人。出身贫民家庭,文盲。宋大英质丽性聪,和颜悦人。17岁嫁与邻近猫儿滩蹇红发。其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因开旅栈。夫憨厚,里外由她操持。她待人热情,善于交际,数年,旅栈发展到10余单间、50余床位,兼营烟馆、赌场,并投资开办小煤窑,购置田产10余石。时值民国社会极为-时期,为了维护与发展家业,她常与“三教九流”各式人物接触,特……[详细] |
卢秉良(1916—1949),化名卢文飞,巫溪县汤家坝(今土城乡)人。民国l0年(1921),举家迁往奉节县长龙山,其父卢贤章出家昙花乡青龙观,后又在大寨乡天仙观住庙持道。卢秉良随父做道童,从观中道人骆道安读书识字,闲时学绘画、吹笛子。民国28年(1939),中共党组织在奉、大、巫一带开展活动,发展组织,宣传抗日。党员王庸等先后到观里对道徒、香客宣传抗日救国,卢秉良深受教育,为以后脱离道徒生涯,走……[详细] |
魏祥现(1903—1977),大宁县保宁(今属城厢镇)人,佃农出身,世代业农。曾任互助组组长、农业社社长、社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镇泉公社党委副书记(不脱产),1965年当选为巫溪县和四川省人民代表。魏祥现是县内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走集体化道路的带头人。1952—1957年,连年被评为县农业劳动模范或农业增产先进个人,其间于1954年积极推广植棉先进技术,被评为省、地、县棉花丰产模范。1957年冬……[详细] |
周大清(1874—1987),字俊章,著名骨科医生。大宁县谭家坝(今峰灵乡)人。周大清系正骨嫡传世医。8岁起边读私塾,边随祖父和父亲学医,研读《内经》、《洞天奥旨》、《医宗金鉴》等经典医学书籍。先后拜师5人,主攻骨科、眼科,兼习内科、妇科,博采众长。中医之“八纲”、“八法”、“八技”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以正骨医术独树一帜。接骨斗榫、治疗跌打损伤,稳、准、快、巧,手法灵活。具有刚柔相济,一气呵成,……[详细] |
邹济(1879—1940),字活渠,名远洋,又名大曲,大宁县城(今城厢镇)人。父早亡,幼年家贫。13岁时苦读于仙人洞寺庙中,20岁考取秀才。历任省都督府书记、省厅科员、县知事、盐务查验局长、中学国文教员等职。在攻读和公务之余,酷爱书法、篆刻、绘画,经年累月,独具风格。清朝末叶投效黑龙江奏保府经历时,曾随李鸿章、程德全参加《中俄瑗珲条约》签订事。民国初年,邹济携眷辗转京津地区,曾在南开中学担任国文教……[详细] |
邓茂亭(1900—1990),字享荣,大宁县东溪(今大同乡)人,著名老中医。县第二、三、四、五、六、八届人民代表,县政协第一、二届常务委员,第三届县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巫溪县分会名誉理事长。邓茂亭出生于中医世家。8岁起即边读私塾,边从父学医。熟读中医经典医书、药典,并用之于临床,医技提高很快。民国10年(1921)。县城麻疹流行,邓茂亭随父入城行医,运用“银翘散”化裁治疗疫病,疗效显著。民国……[详细] |
秦文敏,男,汉族,重庆巫溪人,1965年7月生,大学文化,历史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09-1988.07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大学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07-1995.06四川省重庆市政协文史委工作,1992.02副主任科员(其间:1991.03-1993.05挂职江北县大湾乡副乡长)1995.06-1997.06四川省重庆……[详细] |
向鉴秋(1907一1951),号安煜,大宁县凤凰坝(今凤凰乡)人。少年时期就读县立小学、夔联中学,后入重庆大学文预科肄业,另投川康团务训练班,勤学苦读,受到校方看重。民国19年(1930)毕业还乡,任巫溪县团务委员长。向鉴秋初入政界,尚能严谨奉公,从事兴办地方实业,整治大宁河航道,兴办中小学校,为发展社会经济和地方教育事业,做过一些实事。然初获众望,便开始在同僚中拉帮结派,在地方上培植党羽,排斥异……[详细] |
李东来(1873—1959),名永添,字旭波,大宁县红岩(今红岩乡)人。其父李珊相,清庠生。李东来自幼聪慧机敏,学而不厌,然家境贫寒,求学艰难,母亲把他送往外祖父家就读。7岁发蒙,12岁作诗文,16岁应童子试中秀才,22岁考入夔州府学,30岁乡试中举人(光绪癸卯科)。在乡试《子产不毁乡校论》一文中,盛赞子产“扩闻过则喜之虚怀,收广益集思之实效”,获得“持论宏通,笔情古茂”的评语。光绪三十二年(19……[详细] |
邓太平 (1972~)笔名宁河、梓树。重庆巫溪人。中共党员。200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1991年应征入伍,现为武警云南总队宣传干事。思茅市作协副主席,鸠城文学社社长、主编。高级摄影师。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佤山兵歌》,散文诗集《环保三部曲》,长篇小说《峡谷之谜》,以及《邓太平摄影文集》等十余部,发表作品3000余篇,主编《石头上盛开的花朵……[详细] |
冉崇珍(1922—1990),巫溪县店子(今大同乡)人。出身贫苦,7岁即给地主家当使唤丫头,受尽折磨。解放后,她坚定地走共产党指引的路。1954年,店子村办农业社,冉崇珍被选为副社长。她事事以集体利益为重,为建社和筹办集体粉坊、面坊日夜操劳。1958年7月1日,冉崇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当选为大队妇女主任。村里龙关胜、王能新、胡现生等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生活困难,冉崇珍多方关照。逢年过节,总要把他们……[详细] |
周孝清(1928—1954),巫溪县大河(今大河乡)人,家庭出身小商,小学肄业。1951年8月,周孝清参加县师资训练班短期学习,结束后参加土改工作。次年4月分配到大河乡薅坪村创办村校。在一无校舍、二无用具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借农民储肥的茅屋作教室,向群众借来桌、凳,首批招收学生11名。他为教书育人艰苦创业,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秋季,学生人数增加到43人。周孝清热爱教育工作,关心学生,常常拿出自己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