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扆(1514-1582),字文断,广东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人;嘉靖35年(1556)进士,初授浙江长兴县知县,后官至福建按察副使、中宪大夫等职。
世代务农为业。性豪爽,嗜酒,十八岁始入塾读书。一日到县,适逢学宫门前挖井,挖了两丈深还看不到水。黄扆心奇前去观看,刚到井边,泉水突然喷涌。黄扆心中自喜,遂改号“及泉”。
他在科场上一直郁郁不得志,40岁还没考上举人。愤懑的时候,他真想把秀才的帽子丢掉,从此不再进科场。朋友邬如担任督学,劝勉他不要自弃,后在骆先生门苦读。第二年考中举人;再一年,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考上了进士,接着被委任为浙江长兴县知县。
长兴县的古城墙荒废已久,连旧址也几乎让人认不出来。黄扆到任第三天,便召集民众修复城墙,城刚修好,倭寇便来进犯。其他许多地方都受到荼毒,唯独长兴县的百姓赖以保全。黄扆又用伏兵之计全歼敌寇。当时,县里有个叫马道和包松的人用邪术蛊惑民众作乱,聚众数千人。黄扆趁着夜色带兵突袭包松巢穴。立擒包松,马道潜逃,徒众如鸟兽散。第二天,黄扆下令在大街上杖杀包松。上司本打算派大军围剿,黄扆说:“贼首已处决,余党可不追究。”百姓得以安居,士民感激,后来塑黄扆肖像置于松阴庵思贤楼,春秋二祀。
不久黄扆便被提拔为南京户部主事,出任赣州太守。赣州困赣水交通闽粤和吴楚之地,历来关税征收有很多陋规。黄扆到任后,彻底加以裁减和改革,或把征得的关税用以充实军队的储备。时有寇首谢任、叶恺,啸聚山林三百里并牧耕其中。经常劫杀过路客商,焚烧百姓房舍。巡抚震怒,责成黄扆平寇。黄扆主张剿抚并用,以招抚为主,而不滥加杀戮。他单骑闯营寨,众人都被他的豪气所慑服。临别时还约定了时间接受朝廷招安。眼看黄扆将要成功,江西巡抚非常妒忌,突然发兵包围对方营寨。寇首率部突围而出,几乎全歼了前来围剿的官军,势力扩大到邻近三省。后来朝廷还是采用了黄扆的方略,才平息了叛乱。寇乱平定后,黄扆向朝廷建议在此地新建一城,设置定南县。巡抚借庆功为由,想让黄扆喝醉,黄扆开怀畅饮,足足喝了一石酒。第二天一大早,还亲自到军门向巡抚道谢。巡抚大吃一惊,说:“此人是酒中仙,我怎么能老是和他过不去呢!”由于黄扆为人刚直不阿,始终不得困军功而获重用。仅进阶为中宪大夫、福建按察副使。
黄扆官闽多年,遇事敢任,不计利害,威惠并行,深得民心,州县官吏对他很尊敬。当他闻悉在莆田的业师死后无力埋葬时,特亲往并拿出自己的薪俸相助。后来业师的两个儿子都登了科甲,对黄扆十分感激。
万历初年,广西瑶僮等少数民族叛乱,大田等几个县被攻破,朝廷以黄扆雄才大略,堪当治乱重任,便改任其为广西参议,镇守永宁。黄扆到任后,仍以招抚之法,晓以大义,瑶僮首领心悦诚服,地方遂得安宁。后黄扆因母亲去世离职返乡守制。黄扆服丧期满复职,适值赣州太守丢失数千库银,事隔九年黄扆仍受到牵连,降职为衡州知府。黄扆道:“天子命,敢不往?往三月,思故乡。”在任三月,因受委屈而烦闷,经常树下田边长饮,抑郁而病,便辞返乡。
黄扆居家六年,曾慨然长叹说:“长兴和赣州百姓常常在念祝我,我的精神还在那里呢!”一夕醉饮,奄然而逝,时年68岁。
今大埔茶阳学前街曾有为黄扆兴建的“两省风纪”坊,湖寮龙岗窠里仍存一座旌表黄扆的石牌坊“中宪第”,1999年9月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