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威海市 > 文登区人物

王一之


[公元1903年-1938年,革命烈士]

王一之,原名王德辅,字翼之,1903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县新庄头村一贫苦农民家庭里。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10岁开始读私塾,后毕业于文登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因他成绩优异,深得校长器重,便留本校初级班任教。不久,他考入济南育英中学,后因经济拮据而辍学,回到文登,再度任教。1926年他又回到了济南,在这里由于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他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不久,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王一之受党组织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因当时物质生活条件很差,他在校染上肺结核病,不得不于1928年回国养病。待病情稍有好转后,他便到松山庙小学教学。在失去组织关系、失去领导的情况下,他仍然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战斗精神,自觉地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

他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创办农民夜校,给农民讲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讲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及其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讲苏联十月革命,等等,使乡亲们懂得了很多革命的道理。

1934年秋,王一之在文登大水泊启民小学任教。在教学中,他对教材进行选择,重点讲解那些能激发民族感情的篇章,如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同时,他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联系实际。教材虽然是古文,但是经他联系九一八事变,我东北人民处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遭受 ,父老-等事实进行讲解,很富有感染力,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忱。校长于--对王一之的教学方法非常称赞并鼓励说︰“可以按照你的方法施教。”

于--是一位正直豪爽的旧知识分子,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辞去了区长职务。王一之与他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交谈,并帮助他在学校内办起了农民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开始几十人,后来越来越多。这便引起地方反动势力的不满,国民党文登县政府诬告于不务正业,任用私人等。校长于--被调离,王一之也被迫离开启民小学。

1935年夏,王一之贷款作路费到了济南。在济南曾经有人邀请他到禹城县政府任一科长职务。王一之亲去禹城观察一周后,便婉言谢绝。对此事,他写道︰“几天以来,心中最感痛苦的问题︰一是所任职务与社会关系;二是生活方式与个人抱负。任职后,我的处事态度,还能保持本色吗?还有其他种种不胜考虑。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决定我要离开禹城,决心东返。”

1936年夏,王一之来到潍县中学任国文教员,并兼教全校音乐课。他在教唱《五月的鲜花》等救亡歌曲的同时,讲解歌词,对学生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号召学生参加宣传抗日救亡活动。他注意选讲能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进步作品。由于他提倡进步思想,主张抗日救国,再加他知识渊博,又很健谈,因此许多学生对他十分崇敬,都愿听他的教诲。对此,国民党CC分子、校长齐杞南十分不安,曾多次警告王一之︰“不准宣传共产党的言论。”

在此期间,中共烟台市委负责人吕志恒经与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系,为王一之接上了组织关系。不久,省“民先队”负责人赵修德根据北平全国“民先队”负责人董毓华的介绍,到潍县与王一之会面。从此,王一之便着手建立和发展“民先队”组织。

七七事变爆发后,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王一之等人决定成立“民先队”地方队部,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这期间,省“民先队”负责人赵修德等先后来潍县领导“民先队”工作。《青岛时报》也迁来潍城,其樊幼只也加入了“民先队”,共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是年10月,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到潍县中学,与王一之接上组织关系,然后到博山召开了鲁东工作紧急会议,传达省委关于分区发动武装起义,组织抗日救国的指示精神。会后,鹿省三连夜赶到潍县,向王一之等党员传达了会议精神。这一时期,王一之精神振奋,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

他还组织抗敌剧团和宣传队,利用演剧、演讲、教唱救亡歌曲,出版《青岛时报》《民族先锋》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号召群众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力出力,参加抗战。剧团义演的收入,也捐献给抗日前线。

12月下旬,日军逼近潍县城。鲁东工委决定成立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王一之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不久,占领潍县城的日军到城北杨孟村“扫荡”。支队领导决定伏击这一股日军,打击一下敌人的气焰。当敌人接近我伏击阵地后,经过激烈的战斗,击退了来犯之敌。这一仗,鼓舞了军民抗战热情,扩大了抗日游击队的影响。

初战获胜后,部队即开到昌邑县北部与那里的起义武装会合。为便于发展部队力量,支队部留在昌北,第一中队分散在胶济铁路两侧活动,在潍北南阳村又打了一仗,击毙日寇数人。

部队每到一地,王一之即带领政治部的同志,到战士们中间,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或者深入驻地群众之中,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群众支援抗日军队。由于部队在群众中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大批青年踊跃参军,使部队很快发展到1500余人,不久,部队转移到昌(邑)北永安村,再次进行了整编。

1938年4月,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根据上级指示由寿光到昌北与七支队会师。七、八支队会师后,合编为“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马保三任司令员,王一之任政治部主任。合编后部队准备东进。部队到达掖县(今莱州市)后,受到中共胶东特委和三支队的欢迎,并一起举行联席会议,互通情况,确定东进任务。5月12日,王一之同鲁东游击指挥部其他负责同志一起参加由胶东特委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由三军、三支队、鲁东游击指挥部组成“胶东抗日联军”,统一作战部署,粉碎张金铭等发动的-摩擦,扩大与巩固了胶东抗日根据地。

在这期间七、八支队人员和装备得到很大发展和充实。到7月,部队扩大到6000多人,枪增至5000余支。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决定建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军政委员会,进一步健全了司、政、供、卫各部机构。王一之仍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7月,部队东进到达掖县后,进行整训。王一之主任负责进行党员登记,建立各级党组织和发展 员工作。这次整训,对提高部队素质,起了很大作用。

7月下旬,部队回师西上,准备迎接中共山东分局分配的新任务。当部队通过昌邑潍河时,王一之不幸溺水遇难,牺牲时年仅35岁。

王一之烈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的一生。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来源:中华英烈网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王继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