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人物

黄君壁


[公元1889年-1991年]

黄君壁 中国画家。(1889-1991)本名韫之,别名允瑄,号君翁、君璧。1898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广州,1991年卒于台湾台北。1919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师李瑶屏学国画。1955年获第一届中华文艺奖金美术部门首奖;1968年获纽约圣若望大学金质奖章;1971年获南朝鲜庆熙大学最高荣誉大学奖章 。1960年巴西国家美术院授以院士衔。他擅山水,师承渐江、夏圭,有极深的传统功底。曾设白云堂授徒,被尊为“多士师表”。作品长于飞瀑、流泉、风帆、霜林。笔墨氤氲,苍劲有力,气势雄壮。亦能作工笔仕女和花鸟。

黄君璧生平

1898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广州。

1914年入广东公学,后研习中西绘画。

1919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师李瑶屏学国画。

1922年入楚庭美术院研究西画。

1923年在广州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并与师友合组癸亥合作画社。

192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师兼教务主任。

1937年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41年兼任国立艺术专科学院教授及国画组主任,并被教育部聘为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展览会国画组审查委员。

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点查委员。

1955年获第一届中华文艺奖金美术部门首奖。

1968年获纽约圣若望大学金质奖章。

1960年巴西国家美术院授以院士衔。

1971年获南朝鲜庆熙大学最高荣誉大学奖章 。

1991年10月29日,著名国画大师黄君壁因肺炎并发败血症在台北医院病逝,享年95岁。

艺术成就

黄君璧是台湾的重量级画家,也是近现代中国画界长寿、多产、著名、影响广泛的画家。他早年确曾学过西画,他的某些作品(如画云水)在构图、用光方面也吸收了一定的西画因素,但他的主要功底还是传统绘画——从17岁开始,他就师从广东著名画家李瑶屏学中国画,至26岁,他又同李瑶屏等一起组织以发扬中国画传统为宗旨的癸亥合作社(两年后扩组为国画研究会)。此后,更与会内画家如潘致中、赵浩、卢振寰卢子枢等前辈画家相与切磋,潜心钻研古代传统。其间,他结识了著名收藏家何荔甫、何冠五、黄慕韩等,得以观赏临摹历代名作。

1926年,黄君璧游上海,得识黄宾虹、郑午昌等海上传统派名家,1929年与张大千订交,也出于对传统绘画的共同兴趣。

1947年(50岁),他将抗战时期的作品展出于上海,美术史家俞剑华著文说:“吾友黄君璧幼耽绘事,长益精进,虽籍广东,而毫无岭南派习气……所作山水从龚半千之厚重,泽以石疗之古雅,和以石涛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黄鹤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于古。”文章褒扬的目的,是强调黄君璧有传统功夫,与“折衷中西”的岭南派不同。有意思的是,广东籍画家王霞宙对同一展览表达了另一种观感,他拿黄君璧与古人相比,说黄氏某些作品“使人有时下舶来品之感”,还举例说,黄氏“惯画的云,更渗入了风景照片的云。”王霞宙是批评黄君璧借鉴了西画,还不够传统。从这两种不同的观感与评价,我们可以知道黄氏在50岁前的艺术面貌:以传统为主,也适当借鉴西画,整体上保持着传统风貌。50岁后,他继续坚持了这一路线。

黄君璧不仅用功于古人,也着力于师法造化。他先后到过罗浮、桂林、衡山、泰山、燕山、华山、黄山、峨眉山、云南石林以及江南各地游观写生;抗战期间,他居住嘉陵江畔,朝夕观览巴蜀奇山秀水,又同张大千等悠游于峨眉、青城、剑阁,深悟大自然之奇妙。他在《岩壑丛林》一画中题曰:“余曩游峨眉山,容树色朝云暮霭早晚之状不同,阴晴之态各异,变化无尽,于是心中略有所悟焉。”到台后,他经常观赏阿里山的云海,更是游遍亚、欧、美、非、南美各种瀑布大川,名山胜景,直到87岁高龄,还游访美国大峡谷并当场写生。黄君璧大量临古而不泥古,能赋予作品以活泼生机和鲜明个性,正是不断师法造化的结果。90岁,他在《白云堂画论画法》一书的自序中写道:“习艺一事,不外师人,师心,师造化。师人者以古人为师,师心者以己身为师,师造化者以自然为师也。”这是由画家切身体会印证的道理,是格外宝贵的。

黄君璧的山水画,尤其晚年作品,即使描绘壮丽的云海飞瀑,也透着一种平和宁静之意。老画家虽然位高名重、身居大都会,却始终保持着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这正如他的题画诗所描述的:“生平最爱写云山,泼墨雄奇自展颜。我与长松同一格,风摧雨撼倍坚顽”。 台湾画坛把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称为“渡海三家”。溥心畲喜以行草笔法在熟纸上勾画,被视为“京派”、“小北宗”的代表,但其性情和意趣全是文人的、诗性的,随意挥洒,能合精致与奔逸为一体,可谓之北体南魂。张大千以天纵之才,数十年临仿写生、“血战古人”(傅申语),练就了山水画的十八般“武艺”,晚年创造出具有现代抽象性格又充满中国气派的泼墨泼彩,可以说是由古而今,由渐修而顿悟,瑰丽奇幻,惊世骇俗。与溥、张相比,黄君璧沉稳朴厚,始终以平实的态度、涵容古今的奋求、苍拙的笔墨风格自立于艺术之林;晚年大量云海飞瀑之作,在表达个人漫步寻幽、云影自在之意的同时,也切近了现代城市受众的审美诉求,形成其融雅与俗、文人情怀与大众趣味为一炉的黄氏格体。黄君璧出生于广东南海的一个普通家庭,主要依靠个人的艰苦奋斗获得成就,没有溥心畲的“旧王孙”情结和名士风度,也没有张大千风流高逸的仙豪之气,即使享大名的晚年,也总是保持着顺时守拙、节俭朴素、和蔼待人的生活态度,和严于理法、勤于耕耘与诲人不倦的治艺精神。古人曰“画如其人”,信然!

黄君璧兼擅诗、书、画,画则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鸟,是一个全能型画家。比较而言,其人物画最少,所见皆为古装,如士子、仕女、钟馗、罗汉及鞍马人物等,一色的传统画法——包括工笔重彩、粗笔写意、精致白描等,每种画法均显示出深厚功力。花鸟、动物作品相对多见,其中不乏精勾细染、色彩绚烂、直逼宋元的工笔之作,有评论者以“渊博温润,浑厚朴茂”相形容;更有兼工带写和粗笔大写之作,拙朴凝重,堪与画家的山水画风相伯仲。黄君璧也擅画狮、虎、猫、猴、鸡、犬之属,为了描绘动物的真似,有时还适当掺入明暗法。黄氏全面的绘画能力,论者以“无所不能”相评,真是十分的确切。

由于政治环境的原因,居台后的黄君璧再也没能回到大陆。他晚年思乡,怀念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于是南海故乡、江南烟雨和巴蜀景色,纷纷进入他的画幅,图画不足述情,续以诗跋表之。

1974年(77岁),他历时一月之久创作《罗浮图卷》,画后题诗多首,兹录其二:“早入飞云访赤松,当时年少把芙蓉。金丹未就朱颜改,羞见 玉女峰”,“老人峰上少年游,回首踪尘五十秋。洞府云深仙迹渺,抱珠桥下瀑争流”。诗后跋“乱世迁流,故山名胜时萦客梦。入此岁来,余年七十有七矣。传世之思不敢有,怀旧之作不可无。杜门谢客穷一月晨夕,始毕此图。后之览者当知海外栖迟、故园沧桑之感也。”这怀旧之思和“海外栖迟、故园沧桑”的慨叹,令人唏嘘。

黄君璧画集在大陆的出版发行,可以看作黄君璧艺术之魂返归故里,先生有知,当含笑九泉矣。


人物关系:
学生:


  同年(公元1889年)出生的名人:
希特勒 (18891945) 纳粹德国元首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欧洲德国


  同年(公元1991年)去世的名人:
李汝祺 (18951991) 遗传学家,教育家 天津市

下一名人:梁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