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予淑(1899~1948),字若愚。女。祖籍广东高明。生于梧州书香世家。父何伯耆,为粤桂名士,曾任苍梧县修志局编纂。民国13年(1924年),何予淑加入国民党,投身妇女运动。同年7月,任苍梧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后改为广西省立梧州女子师范学校) 校长。11月,与李天和、 李血泪受国民党中央的委托,在梧州筹建市党部。次年3月,代表广西省妇女赴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所倡导的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 4月,国民党梧州市党部成立,当选执监委员兼妇女部长。
民国14年秋, 何辞职入北平民国大学深造,获经济学士学位。18年7月,就任广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改为女子中学)校长。治校严谨,管理有方。亲笔题写“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校训。常常教育学生“不做花瓶,不做寄生虫,要发奋学到真本事,为解除中国妇女数千年来之桎梏而努力。”以校为家,以服务于社会为宗旨,以兴学育才为己任,终身不论婚嫁,不计较个人得失,常以私囊办公益事业。在何予淑主持下,梧州女中校舍及设备日趋完善。
民国26年7月, 何予淑领导学生和广大社会妇女,在梧州妇女会募集巨款,制备寒衣数万件送往抗日前线。27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梧州女子中学疏散至藤县的霞岭乡。不到一个月,又迁往象县,次年11月,桂南战役爆发,何自备粮食,率领师生奔赴柳州,日夜往来于车站与各个医院,积极抢救从前线运回的伤员,使不少伤员痊愈后重返前线。29年春,学校从象县迁至融县,率领全校师生,为当地伤兵服务,并多次举行义演为新兵募集衣物。积极发动全校师生,按月节约储蓄,为国家筹集抗战资金。曾获广西省政府奖予“劝储有方”的匾额,国民政府赠予“慷慨输将”称号。31年春,学校迁回梧州。兼任中国红十字会梧州分会战时儿童救济所所长。 她奔走呼号,募集款项,收容了数百名逃难儿童。33年9月,学校疏散到苍梧县的狮寨乡。行前,何予淑派罗伯璘等教师把儿童救济所疏散到苍梧县的大坡乡避难。 变卖手饰衣物,将款项全部交给儿童救济所,帮助该所渡过难关。34年8月,梧州光复,梧州女中率先迁回梧州。
何予淑生平矢志为妇女界服务,每遇妇女有不平之事,即挺身而出,向社会各界人士呼号,争取帮助。民国28~34年,连续三届当选广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每逢省参议会开会,积极发言,为发展妇女教育,争取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而慷慨陈词。36年12月,当选-监察委员。37年9月,因肺结核病复发,医治无效,在梧州病逝。终年49岁。
1992年5月,在梧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何予淑科学馆在梧州三中(原梧州女子中学)落成。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