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鸿儒(1906-1984),焦作村人,1934年12月毕业于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系,后到焦作中福公司工作。1942年不愿为日本侵略军效劳出走洛阳。1945年9月返焦,在新华煤业公司先后任科长、股长。翌年10月,他携眷属随企业备战转移。
1949年返回焦作后,历任李封矿矿长、矿务局采煤科科长、王封矿副矿长、矿务局计划处副处长、地质处处长等职。
秦鸿儒有较深的水文地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1950年他在李封矿搞运输改革,成绩突出,受到上级通报表扬。1958年至1962年,秦鸿儒提出技术革新和推"先"建议20余条。其中地表塌陷不填缝理论、河下和大的含水层安全采煤技术等几项试验成功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1964年他在焦作矿务局组织进行了全国矿业水文地质大会战,取得成功。"文革"中,秦鸿儒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身遭磨难。粉碎"-"后,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更加积极地工作。1978年在冯营、小马村、演马庄等矿,积极推广以灌注为主的注浆工艺,收到良好效果。1979年,他当选为省政协委员。曾任中国煤炭学会、地质学会河南分会理事、焦作矿务局副总工程师兼科研所所长。1981年为市五届人大常务委员。同年3月套改为高级工程师。1983年12月离休。1984年1月28日因病去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