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1906—2002年),原名刘永灿,上杭县才溪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生。自幼家贫,外出做泥水工。民国16年(1927年)春,参加农民协会。5月,受中共才溪党组织委托,在才溪庄背庙秘密-,酝酿才溪暴-动事宜。民国1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组织才溪农民暴-动。随后任上杭赤卫军十三大队军需长。同年12月,被选入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民国19年3月毕业后,任红十二军一○三团一连三排排长、一连党代表。同年6月后,任红四军第三纵队第七支队第十九大队党代表、红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政委、十一师三十三团政委。民国22年3月,进入红军大学学习;6月,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后兼团长。其后任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民国23年6月,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在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刘忠率部参加了龙冈、东韶、九寸岭、富田、高兴圩、黄陂、大垅坪、浒湾、金溪和洪石寨、南康、天宝山、漳州、水口、温坊等战役战斗。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定信念,认真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身先士卒,英勇作战。民国20年8月,在黄陂战役中左腿负伤情况下,仍坐着担架坚持指挥战斗;在攻 江圩战斗中,率领部队担任前卫,协同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军八十师,并击毙其师长。民国22年8月1日,率领红五团在中央红军举办的“八一”运动会上获得战斗、政治、文化、体育“模范红五团”的奖旗。
民国23年10月,参加长征,仍担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长征前夕,先行出色完成了长征出发前的侦察任务。长征中率领军团侦察部队深入敌占区,克服种种困难,探寻前进道路,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情报,引导和保障中央红军突破四道-线,抢渡乌江,巧取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通过大草地,突破腊子口,攻夺吴起镇等,受到中共中央和红一军团领导的称赞,被誉为长征“尖兵”。民国24年10月,参与并领导红军第一支正规骑兵部队的组建工作。随后又完成了一连串侦察任务,保障了直罗镇战役、渡(黄)河东征、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及山城堡战斗等的胜利实施,为巩固扩大陕甘苏维埃区域作出了贡献。刘伯承后来不止一次地谈到刘忠在长征中侦察敌情的战绩,他说:“说起长征,侦察科功不可没哪”。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一队队长、三大队大队长、第三团团长、六分校校长等职。在侵华日军“扫荡”、“清剿”和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矛盾和摩擦的复杂情况下,坚持以毛泽东的“三句话八个字”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指针,理论联系实际,边斗争边办学,克服了战争和教学中重重困难,培养了大批抗日干部。民国30年6月,被评为模范干部,获抗大总校颁发的模范干部奖章。民国31年至民国34年,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政委、政委、豫晋联防军区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参加了冀浮战役。在敌伪顽各方势力交相施压的复杂环境里,灵活运用党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团结争取一切抗日力量的战略方针,出色完成开辟中条山和豫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扫荡”、-,巩固和壮大了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力量,为夺取抗战胜利做了大量工作。
解放战争前夕,民国34年8月,任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参加了着名的上党战役。民国35年5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谋长,协助陈赓司令员胜利指挥了闻(喜)夏(县)、同蒲战役。接着,又在临(汾)浮(山)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军所谓的“天下第一旅”——整编第一师第一旅,生擒中将旅长黄正诚。战斗结束后,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这次胜利的重要意义。由于战功卓着,刘忠被晋冀鲁豫军区评为战斗英雄。民国35年11月,指挥所部参加晋南战役,取得歼敌1.6万余人的胜利,为保卫延安作出了贡献。民国36年8月至民国38年4月,历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十五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军长。民国37年3月,率部参加临汾战役,为克服炮火不足困难,大胆采用坑道爆破办法,协同兄弟部队攻克了敌方坚固设防的临汾城。同年8月,在晋中战役中,指挥着名的董村阻击战,率部阻击敌重兵集团的轮番进攻,保证了战役的0实施,受到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的表扬。民国37年10月至民国38年4月,率六十二军参加太原战役,英勇顽强地完成了攻防作战任务,取得毙敌1.5万余人,俘获孙楚、王靖国以下蒋阎军官兵1.8万余人,缴获火炮80余门、09000余支的重大胜利。后率部参加解放大西北,在彭德怀、贺龙等指挥下,取得扶(风)眉(县)、兰州等战役的胜利,重创敌胡宗南集团,聚歼了马步芳、马鸿逵集团。尔后,又率部进军大西南,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协同兄弟部队取得了成都、西昌等战役的胜利,并转任西康、川西军区司令员。至此,挥师转战华北、西北、西南三个战略区,长驱近万里,克服千难万险,共歼灭敌军7万余人。在征战中,服从大局,勇挑重担,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屡历艰险,迭克强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倾注心血,披肝沥胆,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11月,调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任院务部部长兼政委,副教育长兼物质保障部长。1955年5月,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10月,调高等军事学院,先后任副教育长兼院务部部长、政委。1961年,任高等军工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1969年8月,任军政大学副校长。在近30年的院校工作中,继承和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进取,为人民解放军高级院校的组织体制建设、教学管理和生活保障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受教职员工的好评。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79年2月离休。晚年以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战胜了肺癌、脑溢血等绝症、顽症,曾被北京、上海、天津三市评为抗癌明星。还克服诸多困难,撰写了《从闽西到京西》、《院校工作回忆》等十多万字长篇革命回忆文章。
2002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