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 > 广陵区人物

朱秀清


[公元1917年-1948年,革命烈士]

朱秀清烈士,(1917-1948)扬州广陵区头桥镇迎新村人。

1917年出生于江都县花荡乡孙家庄的贫苦农民家庭。8岁那年,因遭受灾荒,父亲朱义明,母亲陈氏,带着乡贤朱秀清和他的四个姐姐,一家七口迁居新洲大乾丰(今属扬州广陵区头桥镇迎新村)落户,租种地主汤百万的滩田。朱秀清烈士生前曾在头桥乡境的新桥村、福成村(济福)、新华村(仁义桥)等地开展敌后斗争,并动员拥有数千亩滩田的头桥乡贤开明绅士鄂锦波(“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名律师”鄂森的父亲)家,开展了著名的“鄂家减租斗争”。

朱秀清因家境贫寒,13岁才进私塾读书,后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秀清失业回家务农,耳闻目睹日寇铁蹄践踏国土、地主恶霸横行乡里,血气方刚的朱秀清胸中燃起反抗0的怒火。1938年9月,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二支队奉命武装开辟新老洲,架起沟通长江南北的“江中桥梁”。新四军在这里团结带领群众打击日伪军,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1942年2月,朱秀清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任新坝乡党支部书记。他以人熟地熟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敌人内部关系,并通过唱香火戏、结拜“弟兄会”等形式,化名张政文,在北洲的佘家坂、荷花池以及镇江、六圩、瓜洲、十二圩等沿江重要渡口,把渔船、渡船上船民动员起来为新四军传递情报、接送干部、运转物资。其间,他宣传发动群众抗日,发展进步力量,带领农民开展“二五”减租,进行反霸、锄奸斗争。

1943年3月,朱秀清任中共北洲区委书记。5月,他带领一批党员骨干,在新老洲东、南、北滩发动民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夺滩斗争,把近两万亩芦柴滩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开垦种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丹北党政军及地方部队数千人撤至江都河南地区,朱秀清等少数同志奉命留守坚持斗争。1946年5月,江都河南地区建立武工队,朱秀清任指导员,他带领武工小组-新老洲开展地下活动。一次,因夜袭敌人而和自己的同志发生误战,手臂中伤,在去上海治疗期间,积极投入上海市民发起的“三反”(反内战、反饥饿、反破孩)风潮。翌年秋,奉命返回新老洲,任江镇地区副特派员,配合特派员赵雨霖继续开展抗租、抗捐、抗丁和锄奸反特斗争。

壮烈牺牲

1948年春,为加强江镇地区的对敌斗争,中共华中二地委决定组建江镇武工队,朱秀清任队长,他机智灵活,善使双枪,枪法精良,被人们称之为“神枪手”、“双枪手”。在他的带领下,武工队神出鬼没、昼伏夜出、声东击西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殊死斗争,相继处决了多个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和叛徒、特务,震慑了敌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也引起了敌人对朱秀清的恐惧和仇视,敌人处心积虑地要谋害朱秀清。他们一方面搜集武工队活动情报,掌握朱秀清的动向;另一方面派遣特务杨怀明、朱海涛伪装革命打入我武工队,以期里应外合,伺机而动。1948年9月13日,朱秀清带领部分队员执行任务时,遭到杨怀明等暗算,被埋伏在韩小圩(今李典镇秀清村)的敌人袭击,头部、腿部等多处中弹而壮烈牺牲,时年31岁。

文学作品

头桥乡贤朱秀清擅使双枪,枪法精准,被称“‘神枪手”、“双枪手”。朱秀清的故事很多,如1943年春节,他一下子就动员了几百条大小船只,运送新四军和抗大分校学员三四千人过江。上世纪50年代,扬州扬剧团曾演过一部《长江游击队》(又名《绿洲红旗》),故事就是根据头桥乡贤朱秀清烈士的真实事迹创作的。这本以剧照出版的连环画《长江游击队》,主要描写了游击队队长朱秀清,以少胜多,消灭敌人,自己献出宝贵生命的事迹。当时朱秀清的扮演者是张小童。

迎新村 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迎新村,坐落于头桥镇最西南面,西和南面与李典镇相邻,扬佘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四通八达。迎新村土地面积4.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50亩,辖28个村民小组,农户1054户,2012年底三业产值4.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505万元,工业产值38000万元,村集体收入58万元,人均收入18117万元。大力提倡土地流转,目前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200…… 详细++


  朱秀清相关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曹起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