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详细] |
左 权(1905-1942)红一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军事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5年3月出生于醴陵县新阳乡一个贫苦农家。中毕业后投身国民革命。1924年春,进入广州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优秀毕业生。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校教导团,先后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详细] |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 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 。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 。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 。著述有《组庵诗集》等 。……[详细] |
谭震林(1902-198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副主任。湖南省攸县人,1902年4月24日出生在攸县城关镇一贫困职员家庭。12岁当印刷装订工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组织发动攸县工人支援北伐战争。1927年11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建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他作为当地 领袖,被推举为主席。参与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详细] |
陈明仁(1903-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五十五军军长,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3年4月7日出生于醴陵县洪源乡洪源村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夏考入广州军政部讲武学校,不久即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毕业后到国民党部队任职24年,由见习排长升为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1949年8月率部起义,“毅然脱离伪府,参加人民革命”。此后,率部在广西剿匪……[详细] |
程潜(1882-1968)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省长。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字颂云,1882年3月31日出生于醴陵县官庄乡长连冲一户耕读之家。16岁考取秀才。1899年入长沙城南书院,次年考取岳麓书院正课生。因愤于国事日弱,内忧外患,萌发救国救民思想,于1903年弃文习武,考入湖南武备学堂。1师4年8月保送赴日,先后就读日本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六……[详细] |
蔡申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起义部队师参谋长,红15军军长、4军10师师长、中共鄂豫皖军委副主席、彭杨军校校长、第25军军长等职。其革命生涯虽短暂但轰轰烈烈,成为了革命事业中永恒的丰碑。1906年生,湖南省醴陵县人。 1920年入县立中学读书,积极参加进步-。 1924年春春入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后转……[详细] |
胡庶华(1886—1968) 同济大学校长,湖南大学校长,冶金专家。湖南省攸县人,1886年生于攸县城关镇一个教师世家。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同时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入柏林矿科大学,后转柏林工科大学。1920年获铁冶金工程师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1922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湖南公立专门学校教授、武昌大学代理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从……[详细] |
傅正模(1904—1968),字镜磨,1904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人。民国13年(1924)6月,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8年,时任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师长傅正模带领部队,与日本侵略军正面作战,转战于河南、湖北,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忻口保卫战、随枣会战和襄樊、沙宜等战役。傅正模,字镜磨,号汉卿,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乡班冲。傅正模少青年时期处在国家深受帝国……[详细] |
张德粹(1900—1987),湖南攸县人,国际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农业经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多本经济学著作,还发表了农业科技报告、学术论文100多篇。一生所写的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多达800多万字。1948年起,他在担任台湾大学农经系教授后,深入研究台湾砂糖保证价格问题以及其他农产品的合理价格问题,并且持续了20多年之久,对台湾糖业的发展……[详细] |
谭钟麟是晚清时期官员,政绩卓著,同时也是反外族侵略的著名义士,但他同时也是反对变法、因循守旧的顽固派之一。谭钟麟,字云觐,号文卿。后历任会试同考官、湖北乡试副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杭州府遗缺知府、河南按察使等职。同治十年(1871年)授陕西布政使,次年曾护理陕西巡抚。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是他的庶出三子。谭年轻时曾游历陕西,对陕西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来陕任职前不久,陕西曾发生回民起义(同治回……[详细] |
李立三(1899-196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原名李隆郅,1899年11月18日出生于醴陵县阳三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先后就读醴陵渌江中学、长沙长郡中学和广益中学。经罗章龙介绍,响应“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与毛泽东会见。中学毕业后入程潜护-中当兵。1919年9月赴法国勤工俭学,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1921年春,同赵……[详细] |
宋时轮(1907—1991)中共中央顾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科学院院长。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7年9月出生于醴陵县枫林市乡一户贫苦农家。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任萍醴游击队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从1930年起,历任莲花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湘赣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三十五军参谋长、……[详细] |
余志宏(1916-1972) 中共湖南省工委-工作小组组长,湖南大学军代表兼秘书长。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16年出生于醴陵县东乡一个穷秀才家庭。自幼父母双亡,由伯父抚养长大。先后就读醴陵县开明小学、长沙广雅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高中毕业后,回到醴陵任第二高级小学教师。1937年秋考取广州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阅读《共产党宣言》等书刊后,思想进步很快,决心放弃学业,投……[详细] |
张经武(1906-1971) 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1906年7月15日出生于酃县沔渡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冬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红军学校营长、军委军事教导团团长、军委直辖教导师师长、军委纵队参谋长等职,为扩大红军,粉碎蒋介石的-军事“围剿”,保卫中……[详细] |
朱克靖(1895—1947) 南昌起义军第九军-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革命烈士。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95年10月29日出生于醴陵县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入北京大学,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7月奉命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为改造这支旧部队做了大量艰……[详细] |
刘佛年(1914—2001)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教育家,哲学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14年4月出生在醴陵县大林乡一个书香之家。1929年从长沙明德中学毕业,考入武汉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1935年毕业,又考入广州学海书院。1937年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研究生,撰写了关于古希腊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中辩证法的比较的论文。他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详细] |
刘道生(1915—1995)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海军第一副司令员。湖南省茶陵县人,1915年8月27日出生于该县尧水乡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农民-。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湘赣苏区期间,由团支部书记升至团湘赣省委副秘书长、红八军青年部长,为湘赣苏区的青年团工作做出了成绩。1933年11月,选送到中央苏……[详细] |
罗锡文(1945.12.2-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湖南省株洲市人。1970年华中工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后在贵州省铜仁县农机厂工作9年,1982年在华南农学院获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80年代后期在美国进修2年。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水稻生产机械化和农业装备机电一体化……[详细] |
刘建绪(1892—1978) 国民党陆军上将,第十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92年生于醴陵县清安铺。辛亥革命后就读于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学习,1916年毕业后回湖南,加入湘军,与北洋军作战,由排长递升为团长。1926年随唐生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北伐军进驻武汉后,第二师扩编为三十五军,任副军长兼师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