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楚(1867年-1913年),字仲衡,号佑三,府学廪生,安徽合肥磨店乡(今属合肥市瑶海区)人,为李瀚章次子。以三品衔,二品顶戴任江苏后补道,后为参赞官赴比利时、法国等国。回国又任京师大学堂提调并兼办大学堂工程处等,后长期任职于邮传部,官至邮传部右丞。李经楚其人才学广博、融通中西、精通政务,曾多次代表国家进行对外事务的谈判。因出资组建交通银行,于1908年任交通银行首任总理。李经楚在任行长期间筹款赎回了京汉铁路,收回电报局商股,使之成……[详细] |
李经畲,男,京剧票友。字伯雄,号新吾,别号谲洲。瀚章长子。府学廪生,一品荫生。1882年(光绪壬午)江南乡试举人,1890年(庚寅恩科)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改瀚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历任瀚林院撰文、侍讲,实录观提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二品顶戴,赐紫禁城骑马,诰授光禄大夫。经畲因长期在京任职,为官清廉,故晚年生活较为拮据。民国二十年左右,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殷汝耕之流在华北诱骗一些有名望的满清遗臣出山,妄图以利禄网络人才。经畲深明大……[详细] |
李昭庆(1835~1872),李文安六子,李鸿章幼弟,合肥东乡人。1835年(道光乙未年)5月30日丑时生,派名章昭,字子明,又字眉叔,号幼荃,国学生。候选同知,候选员外郎,盐运使,光禄大夫,太常寺卿,赠一品封典。昭庆少通经史,博学能文,持身端正,以员外郎从戎,随瀚章,鸿章在曾国藩幕中讲求兵法,曾国藩称昭庆胆识均优,堪膺大任。时人谓其“沉毅英练不亚诸兄,海内人才萃一门”。1872年六月初三日病逝,卒年三十九,归葬故里。著有《从戎日记》五……[详细] |
李凤章(1833—1890),派名章铨,字桂山,号稚荃。安徽合肥人。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五弟。早年随父读书于京邸,游太学,充国史馆誊录。议叙州同,后因军功保升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候选知府,加道台衔。李凤章,李文安第五子,李鸿章五弟。1833年(道光癸巳年)1月8日寅时生。派名章铨,字桂山,号稚荃,国学生,早年随父读书于京邸,游太学,充国史馆誊录。议叙州同,后因军功保升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候选知府,加道台衔。1892年诰授光禄大夫,18……[详细] |
李蕴章(1829年~1886年),派名章钧,字秉旃,又字和甫,号抚泉,1829年(道光己丑年)6月20日午时生,合肥东乡人,李文安四子,李鸿章四弟。国学生,候选员外郎,候选道。封徵仕郎,赠通奉大夫,后赠中宪大夫,晋赠荣禄大夫。年十二病目,已而盲,年十三以目疾废举子业,读书颖悟,喜读宋五子书,历代史传,已读者能了解大意,未读者,侍史诵之,经耳不忘。口授书牍衮衮数千言,侍史恒笔不及下,性孝友,事父母能先意承志。生前,扶病踵其兄修郡志,率子经……[详细] |
李文安,李殿华四子,1801年(嘉庆辛酉年)12月29日午时生,字式和,号玉川,又号玉泉,别号愚荃,榜名文玕,县学优廪生。1834年以优廪生中道光甲午科举人96名,1838年与曾国藩同登道光戊戌纽福保榜进士112名,殿试三甲,朝考以主事用,与林则徐之子汝舟同年服官刑部。1841年会试外廉官,始为部中主管广西、奉天、山西的司员,督理提牢厅兼行秋审处。后为四川主事、云南员外郎,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 文安居官忠厚正直,以孝友为政,明治狱,尽……[详细] |
李鹤章(1825~1880),字季荃,一字仙侪,号浮槎山人,诸生,安徽合肥(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社区)人 。兄瀚章、鸿章,弟昭庆。子经羲。初从父、兄治本籍团练。咸丰十一年(1861),授知县。同治元年(1862)从李鸿章在江苏进击太平军。次年,他领兵由常熟向江阴进军,授知府。同治三年(1864)授甘肃甘凉兵备道。是年冬,曾国藩调其军赴湖北,后病归,遂不出。著有《浮槎山人文集》、《半仙居诗草》、《平吴竹枝词》、《广名将谱》、《平吴纪实》等……[详细] |
李国芝(1897—1940),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侄孙,李鹤章孙,李经馥子。1897年2月17日生,国学生,特用道,加三品衔。赏戴花翎,赏给二品封典,诰授资政大夫。国芝曾在上海开设银行,经营房地产,创办了上海唯一一家以堂为名的民营电台--李树德堂电台,并开创了讲故事等节目形式。国芝酷爱京剧,是闻名海上的票友,是“久记”票房的骨干。1940年卒于沪邸,葬上海大场公墓。夫人盛毓菊,江苏武进人,光绪辛卯科举人、二品顶戴,湖北德安府知府、在任候补……[详细] |
李经迈(1876—1938),安徽合肥东乡人,字季皋,号又苏,别号澄园。李鸿章的小儿子(排第3)。清光绪31年(1905)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禄寺卿。三十三年归国,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统二年(1910)以随员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经商为业,其善理财,遂使资产万贯,闻于一时。后参与张勋复辟活动,失败后返回上海。1938年6月逝世,时年六十三。《合肥李氏宗谱》记载:“经迈,鸿章四子,1876年12月……[详细] |
李经述(1864-1902),字仲彭,号澹园,安徽合肥人。是李鸿章的次子也是嫡长子(李鸿章四十时膝下无子,长子李经方本是鸿章六弟昭庆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传说李经述因父亲去世悲痛万分,孝心过重,呑金而死。据说李经述生下来就长有两颗牙齿,眼睛很有神,亲友们都感到很惊奇,认为大概是龙子下凡。曾国藩见了对李鸿章说:“此公辅器也”,预言将来必成大器。李鸿章的母亲李氏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其父固亦如此,此子必肖其父。”可是人们的话有时……[详细] |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南吴烈祖杨渥、南吴高祖杨隆演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昪)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937年(天祚三年),杨溥禅位徐知诰,南吴灭亡。杨溥被徐知诰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详细] |
杨隆演(897年—920年6月17日),字鸿源,初名杨瀛,又名杨渭,南吴太祖杨行密次子 ,南吴烈祖杨渥同母弟,母夫人史氏,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8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渥,拥立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即吴王位,改元武义。920年,杨隆演受徐温欺侮忧郁而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号宣王。其弟杨溥称帝后,追尊庙号高祖,谥号宣皇帝(《旧五代史》作惠皇帝),葬于肃陵(今地不可考)继立吴王908年(天祐五年),徐温、张颢准备弑杀杨渥,相约划分吴……[详细] |
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 ,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同年十一月,杨行密病死,杨渥继位。杨渥生性喜好游玩作乐,左牙衙指挥使张颢、右牙衙指挥使徐温屡劝不听,其亲信又不断欺压元勋旧臣,将领们颇感不安。……[详细] |
吴长庆(1829—1884年),字筱轩,安徽省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父吴廷香,由优贡就选教职。其子吴保初,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被人称为“清末四公子”。太平-战安徽,吴廷香创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咸丰四年(1854 年),战死庐江,清廷谕旨赐恤,赏云骑尉世职。五年,吴长庆袭职,安徽巡抚福济委其统领舒城、庐江团练。吴长庆痛父殉难,誓与太平军为敌,不共戴天。咸丰七年八月,会合诸军攻克太平军要地桃溪镇,击退上派太平军援军,毁太平军30……[详细] |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庐江县沙湖山人。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患重病,保初驰往待疾,事闻于朝,特旨褒嘉,且授主事。服丧期满入都,分兵部学习。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任职期间不畏权势,力平董裕氏冤狱。人物历史光绪二十三年(1897)鉴于甲午战败,保初乃上《陈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