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子干(1904~)又名倪成精,原籍无为县陡沟镇。民国33 年(1944 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 年入伍。曾任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省人委事务管理局局长,省视察室副主任。……[详细] |
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人生经历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详细] |
徐乃光(1859~1922)字厚余,南陵工山汤村徐人,出身望族。父徐文达在光绪年间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等官。徐乃光曾在上海同文书院读英语,后娶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之女为妻,封一品夫人。光绪十六年(1890 年),父徐文达死,遂荫授江苏后补知府。光绪二十年由外交大臣杨儒推荐,出任驻美国纽约第一任首席领事。当时旅居美国的华侨达七、八万人之多,因商业纠纷,致启械斗。徐乃光从中秉公调解,晓以民族大义,勉以善言,百端开导,终使事态平息。为保护华……[详细] |
李家发(1934~1953),出生在南陵县泉塘乡(现为家发镇)岩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1年5月,李家发瞒着父母到乡政府报名参加志愿军。是时李家发才17岁,而且身体矮小,在他的苦苦要求下,兵役机关领导看他十分精干,批准了他的请求,随即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入朝后,李家发被编入中国志愿军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五九五团一营一连二排六班当战士。1952年,李家发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不久,调至二排担任通讯联络员。……[详细] |
杨西光(1915~1989),芜湖人。少时就读于芜湖中学、南京成美中学。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民国22 年(1933 年)秋,在上海大公职业学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3 年春,因参加-被学校开除,后到南京、芜湖等地继续从事抗日救亡的进步文化活动,先后在报刊上发表进步的文学、电影评论和时事分析文章。民国24 年到北京大学学习,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并于民国25 年8 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25 年9……[详细] |
邓逸渔(1906~1931),原名邓定欧,无为县河坝镇人。邓逸渔少年入塾启蒙,后受新学思潮影响,转入无为励志中学(现无为中学前身),与张恺帆同窗就读,在此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曾与张恺帆等共同参与-斗争,愤砸无为城倾销日货的奸商店铺。一时传为美谈。毕业后,邓逸渔执教乡里,向青少年灌输新思想、传播新文化,颇得人们爱戴。民国16 年(1927 年)8 月无为建立中-组织,邓逸渔成为首批发展的党员,其后任二区区委委员,县特委委员,参与和领导了“……[详细] |
宫乔岩(1892~1955),化名王少春,芜湖人。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民国8 年(1919 年)后,在芜湖教会学校—— 圣雅阁中学任教。是时,李克农、阿英(钱杏邨)为该校学生,宫乔岩与他俩结识,建立深厚情谊,因排行0并娶阿英二姐钱德海为妻,被尊为“二哥”。民国14 年5 月19 日,圣雅阁中学发起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教育-,宫鼎力支持。“五·卅”惨案的消息传至芜湖,反帝反军阀斗争更烈,宫乔岩站在斗争前……[详细] |
胡竺冰(1894~1940),名可之,字铸侬,出生于无为县白茆洲冒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就读于乡村私塾,民国4 年(1915 年),他以突出的成绩考入当时安徽省安庆法政专门学校。民国7 年,胡竺冰在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投身于“六·二”-和反对军阀的贿选斗争,并创办了《清议报》,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坚决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民国12 年返回家乡创办了“青年读书会”,传播革命真理。民国13 年夏,他又会同高莫适、李庶人等人……[详细] |
朱子帆(1898~1967),曾用名朱源、朱国华,无为县六锦疃乡人,6 岁时随祖父读书,民国5 年(1916 年)考取无为县师范讲习所,民国2 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中,朱子帆联合各校进步青年学生,发起成立安徽学生联合会,声援“五四”运动,反对倪嗣冲、马联甲、倪道烺等军阀统治,反对“盐斤加价”、“二五附加”,拒绝“李兆珍长皖”,要求“教育经费独立”与反对“二届省议员为倪嗣冲建立生祠”,“三届省议员以金钱贿买选举”等。民国1……[详细] |
徐乃昌(1868~1943),字积余,晚号随庵老人,南陵工山汤村徐人,出身望族。伯父徐文达曾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堂兄徐乃光曾任驻美国纽约首席领事。徐乃昌自幼熟读经史。光绪十九年(1893 年)中举,二十七年任淮安知府,特授江南盐巡道。曾主办积谷、厘捐、赈捐和督察通海垦务。约于光绪二十八年受命考察日本学务,回国后提调江南中、小学堂事务,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督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徐为官清正,以礼待人,重视录用、提拔有才识的人……[详细] |
徐绶(?~?),字号不详。安徽无为人。北宋仁宗景?元年(1034)甲戌科张唐卿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499人。徐绶熙宁元年(1068)知扬州,熙宁二年(1069)以司封郎中知湖州。余事不详。……[详细] |
汪义端(?~?),字子充,一字充之,黟县(今安徽芜湖)人,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己丑科郑侨榜进士第三人。汪义端曾任吏部员外郎、舒州知府、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职。汪义端视赵汝愚为唐朝的奸臣李林甫,赵汝愚死后,汪义端欲除其余党,太后听说后制止了此事。汪义端官至大理寺丞。……[详细] |
焦蹈精通经史百家,曾四次在州郡的考试中名列第一,然而在省试中却连连失利。元丰八年(1085),由户部尚书权知贡举,举子们都住在贡院,焦蹈也在其中。四更夜时,火灾起,陈之方、马希孟皆焚死。其后择地另考,焦蹈夺魁。当时,神宗刚刚去世,哲宗即位,没有举行殿试,省元就成了状元,焦蹈也因此名冠“三元”。曾有谚语:“不因南省火,安得状元焦。”据传:姑苏有一盲者,能揣骨听声,为人算命。发榜之日,盲者嗟惋不已,有人询问焦蹈之命,并问仕途如何。盲者答:“……[详细] |
汪相如字平叔,自号篁竿,嘉定元年(1208)进士,曾官南陵县尉。寿退休丞相……[详细] |
林淳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太冲,三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亦无考。工词,有定斋诗余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详细] |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