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七年,闻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详细] |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详细] |
李师师(1090年-1129年),北宋末年青楼歌姬,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燕青有染,传说爱慕燕青,由此可见,其事迹颇具传奇色彩,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详细] |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是北宋王朝的第八代皇帝,19岁继位,53岁退位,为帝34年,赵佶具有书法、绘画才能,鞠蹴(足球)也踢得很好,堪称宋代风流天子。徽宗在书法、绘画上造诣颇深。其正书称瘦金书,长于花鸟画,所谓徽宗鹰、徽宗鹤更是传世佳品。他很重视学校教育,设置书、画、算三学,集京师名医编纂成《政和圣迹总录》,建立宣和画院,编纂《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对保存继承古代文……[详细] |
宋真宗赵恒,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998-1022在位)。 宋真宗,名赵恒(公元968~1022年),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宋太宗第3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县东南蔡家庄)。 赵恒,先后受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太宗晚年迷信相术,曾召一僧人入宫给子侄诸王看相。僧人看了几个子侄,只有赵恒还在睡觉,没有出来。僧人却奏告……[详细] |
宋英宗赵曙(公元1032年2月16日-公元1067年1月25日),别名赵宗实、宋英宗,宋朝第五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养子。嘉祐八年,宋仁宗逝世,赵曙继承皇帝位;即位之初,由于生病便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失和,治平元年(1064年)农历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36岁。人物生平身世背景赵曙是宋太宗……[详细] |
宋神宗,英宗长子,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详细] |
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享年24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宋哲宗(1076年—1100年)赵煦,汉族,宋神宗第六子。哲宗……[详细] |
早年经历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封为庆国公。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封为寿春郡王,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兼中书令,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进封瘅王。九月初八,册封为皇太子,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十四日,朝拜太庙。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下诏五日一开资善堂,太子手握手板,南向站着,听辅臣参决各司事务。……[详细] |
即宋钦宗 ,北宋末代皇帝(1100—1156)。 是宋徽宗长子,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二十三日生,母显恭皇后王氏宋钦宗坐像。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卓有成效,金兵北退。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 靖康元年 (1126年)金人复来,十一月金兵围困汴京开封,亲自前往金营议和被扣留。 靖康二年……[详细] |
宋高宗(1107年-1187年),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汉族。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1岁,葬于永思……[详细] |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小陈乡阮庄村人,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首,与稽康齐名。阮籍七岁丧父,家道清贫。其家居道北,而诸阮居道南,素称南阮富,北阮贫。阮籍学习不知疲倦,吃穿不慕富贵,常以孔子的徒弟颜回,闵子穹、子贡为师表,不畏贫困,刻苦求知,博览群书,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专长五言,自然壮丽,有《咏怀》八十二首,表现嗟生忧时……[详细] |
支遁(314——366),字道林,以字行世,东晋名士又尊称为“支公”、“林公”。俗姓关氏,陈留(今河南开封南)人,一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年幼时随其家迁往江南。由于家人世代信奉佛教,他从小深受影响,对佛理逐渐存在深刻的解悟。尤其对《道行般若经》、《慧印三昧经》理解精深。后来到京师建康(今南京),立刻引起名士王濛的注意,说他对玄理认识的精深微妙,功夫不在王弼之下。融通神理第一人25……[详细] |
石守信(928年-984年),北宋开国功臣,曾任天平军节度、中书令、侍中,封爵卫国公。959年,石守信与赵匡胤结为异性兄弟,追随赵匡胤参加平定潞州、扬州等战役,但却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984年(太平兴国九年),石守信去世,终年57岁,追封威武郡王,谥号武烈。人物生平屡立战功石守信,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初年军事家,开国功臣。后汉时,隶枢密使郭威帐下。951年(广顺初年),升任禁……[详细] |
蔡邕(yōng)(133-192)字伯喈,尉氏蔡庄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少博学,师事于太傅胡广。蔡邕年轻时以读经为主兼授徒、写作。为了专心致志地做学问,曾辞过陈留郡的辟请、还拒绝了朝庭的徵用。他的《述行》、《释诲》两赋,叙述了这次拒徵的经过,抒发了不满现实的愤懑心情;表达了覃思典籍,蕴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的志趣;并广引历代做官的腾沉荣辱史事,意在戒励自己潜心治学,不要……[详细] |
郦食其(yì jī)(?~公元前203年),秦朝陈留县高阳乡(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西南)人少年时就嗜好饮酒,常混迹于酒肆中,自称为高阳酒徒。郦食其投奔刘邦时,已经年过六旬,堪称是“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他献策攻下陈留,使沛公的西征军获得许多粮草和辎重物资,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楚汉两军相持苦战难解难分情势被动的局面下,他建议汉王夺取荥阳,占据敖仓,获得巩固的据……[详细] |
薛居正(912--981),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史学家。 后周时官至刑部侍郎。宋朝时,任户部侍郎,加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后因服丹砂中毒而死。著有《文惠集》。开宝六年(973年),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五代史》成,又名《梁庸晋汉周书》。后世为别于欧阳修《新五代史》,改作《旧五代史》。 薛居正(912~981)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子平,开封浚仪(……[详细] |
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赵德崇,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赵元佐禀性聪明机警,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宋真宗时复封其爵位。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天圣五年(1027年),赵元佐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其子赵允升继嗣,追赠河中牧、凤翔牧,追封齐王,谥号恭宪,陪葬永熙陵。……[详细] |
神秀(公元606~706)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尉氏县张市镇沙门村)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年轻时博览群书,隋朝末年出家当和尚。后来碰上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和尚弘忍,以每天定时-、排除一切杂念、使得心神恬静自在的“坐禅”为修行功课,就赞叹佩服说:“这才真正是我的师父。”于是就去侍奉弘忍,专门用打柴挑水来自己磨炼自己,来学弘忍的佛法。他对人说:“吾度……[详细] |
宋祁(998~1062) 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子京。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初(1023)与兄宋庠同举进士,当时称为二宋。累迁同知礼仪院、尚书工部员外郎,知制诰。又改龙图学士、史馆修撰。修《新唐书》,为列传 150卷。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宋祁曾自为墓志铭及《治戒》,自称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郡斋读书志》说他的诗文多奇字。《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晁公武殆以祁撰《唐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