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前七子人物介绍

前七子人物介绍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

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1、李梦阳 [] 前七子(14731530)
   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河南省扶沟县韭园大岗人。1473年出生于甘肃庆阳,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 李梦阳于弘治六年(1493)登癸丑科乡试解元,七年(1494)登甲寅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时,即对当时外戚寿宁侯张延龄怙宠横甚,人莫敢问的器张气焰深恶痛绝。他不畏权势,直言-,写了有名的《应诏指陈疏》,直陈时弊的“二病、三害、六渐”,大胆地揭发了寿宁侯“招纳无赖……[详细]
2、王廷相 [] 明朝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14741544)
  王廷相(1474~1544) 字子衡,号浚川,明仪封县(今兰考县境)人。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著名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兵部给事中,后遭宦官破孩被贬……[详细]
3、徐祯卿 []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诗人,明代书坛吴中四子,前七子(14791511)
  • 徐祯卿
  徐祯卿,生于1479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人物生平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详细]
4、何景明 [] 前七子(14831521)
  何景明(1483~1521),明代文学家。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今属河南)人。幼聪慧,20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因-指控□宦刘瑾,被免官。正德六年复职,十二年升吏部员外郎,十三年迁陕西提学副使;十六年病故。何景明性耿介,鄙荣利,对当时政治黑暗不满。在《玄明宫行》等诗中讽刺了皇室的奢欲和刘瑾的用权;在《盘江行》等诗中揭露了官军屠掠人民的罪行;在《兴隆祀丁曲》、 《罗女曲》、 《平坝城南……[详细]
5、王九思 [] 前七子(14681551)
  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刘瑾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详细]
6、边贡 [] 前七子(14761632)
  边贡(1476—1532年),字庭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齐名,时称“四杰”。边贡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年仅20岁。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太常博士,迁兵科给事中。明六科给事中掌钞发章疏,稽察违误,职权颇重。边贡任职期间,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 书弹……[详细]
7、康海 [] 明朝状元,前七子(14751540)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因事入狱,为救李而求情于谨。后谨败,被列为同党而落职为民。归家后以山水声伎自娱。前七子之一。诗与李梦阳齐名,数量丰富,但比较粗糙。其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主要内容为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倾吐游赏山水的闲情逸致。前者如〔雁儿落带过胜令〕倾泄其没头没脑受灾殃的愤恼,并略带玩世不恭的幽默。后者如〔叨叨令〕《秋兴次陂韵》,表现出他忘怀山水之间的欣喜情致。另有散曲小令……[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