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熠(1192~1269),字明远,号肃庵。温州府平阳县径口杉桥(今浙江省温州地区平阳县水头镇)人。宋理宗赵昀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武举的第一人。
朱熠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朱伯?尚武好文,为当地知名人士。朱熠从小随父习文练武,臂力过人,能挽二百斛的大弓,被族中人认为是文武双全的奇才。朱熠长大后远离故乡,以武学上舍生身份寄居临安(今杭州市)。夺得武状元后,被朝廷授予秉义郎,不久又被任命为詃门舍人,差知沅州(今属湖南)。改知横州(今属辽宁)后回朝,再一次任詃门舍人、并知雷州(今属广东)。朝臣入对之时,他因受到监察御史陈垓的-而被降职,又因朝中臣僚议论,再次贬官。
沉闷了很久以后,朱熠被朝廷起用为带御械兼干办皇城司,差知兴-(今属湖北)。回朝任度支郎官后,又升为监察御史兼崇政院说书,擢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讲,迁侍御史。在此其间,朝中名士孙子秀、徐清叟、吕中、马廷鸾等均因被其-而被免官。
宝皊初年(1253),朱熠揭发军吏勾结、-国库、牟利营私的腐败行为。又上疏要求精简机构,淘汰冗员,以补国用,以宽民力。
宝皊年间(1253~1258),南宋在盐业的制造、流通体制上存在着一些弊端。对此,朱熠曾两次向朝廷进言陈述其弊病。第一次是在宝元年(1253),十分尖锐地指出了盐税亏空的原因。他说:“现在盐税亏空日甚一日,以真州为例,见亏二千余万,这都是由于不法官吏与军队勾结0造成的。”时过四年,朱熠又上《请措置浮盐》的奏章,在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提出了解决弊端的办法,以确保盐民之利。他说:“盐之所以由国家专控,是因它能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利税。但蜀、广、浙等地的盐税,皆不及淮盐额度的一半,这都是因为盐场广大,可以供煎烹;芦苇繁茂,可以用来烧蒸海水。所以环海之边,有亭户,有锅户,有正盐,有浮盐。正盐出于亭户,归之公上;浮盐出于锅户,鬻之于商贩。如果盐利有五成的话,那么正盐居其四,浮盐居其一。端平初年,朝廷不想使浮盐之利散而归之于下,于是分置十局,以收买浮盐,以每年的额度计算,有二千七百九十三万斤。十数年来,钞法屡次变更,国家与个人都很困难。真、扬、通、泰四州有六十五万袋的正盐,视其犹不及额,谁还能为计算浮盐呢?所以贪婪无耻的士大夫,知道朝廷买浮盐,就垄断而获取利益。平民百姓,每日只有很少的盐,以延旦夕之命。今天商贾既不得私贩,朝廷又不与收买,这是断绝百姓衣食之源啊!为今之计,不如采用端平年间旧的办法,收买锅户的浮盐,所给盐本,应当超过盐的最低售价,
那么人们就都与官家交易,而官家所得的盐利,全部上交朝廷,这样,一来可以杜绝不法官吏、军官0争利之风,二来可以使锅户得到煎烹之利。”
朱熠的进言,引起了皇帝的重视,朝廷下旨要求有关部门参照执行。宝皊六年(1258),朱熠升迁为左谏议大夫。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开庆元年(1259),升任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景定元年(1260),朱熠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赵祺立为太子,朱熠与皮龙荣、沈炎同为太子宾客。景定二年三月,朱熠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又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知建宁府。由于受到监察御史胡用虎的-,皇帝剥夺了朱熠的实权。
又由于监察御史张桂等人相继纠劾,朝廷将其安置在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县一带)居住。咸淳四年(1268),宋度宗赵訶下诏,令其自便,不再受到管束。五年,因侍御史章鉴于朝堂之上重提旧账,致使朝廷将他驱赶还乡,不久卒于家中,享年78岁,谥号文惠。今天其家乡还有朱熠墓,在平阳县水头镇北岙口,墓碑之-有“武状元朱熠之墓”。1984年,朱熠的后人又集资建造了“状元亭”和“朱状元熠公纪念堂”,对外开放,以供后人瞻仰、凭吊。纪念堂中挂有朱熠《南雁三台峰》诗一首:
即此是台星,三峰入眼明。
若非天上贵,宁显世间名?
万国皆瞻仰,千岩自送迎。
泰阶何日正,草木亦光荣。
朱熠一生虽然宦海浮沉,几上几下,但其家人在其为政之时却倍受朝廷恩宠,其祖父朱德一,被朝廷特追封为吉国公,祖母苏氏受赠为齐国夫人,父亲朱伯訷被追封为卫国公,母亲吴氏受赠为安定郡夫人。朱熠位至宰辅,正史有传,是宋代武科状元中任职最高的-。
同年(公元1192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