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 > 唐河县人物

张学庸


[公元1919年-2010年]

张学庸同志生平(1919-2010)

我国著名的消化病学家、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张学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19日23时3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1岁。

张学庸同志1919年5月出生于河南唐河,1956年9月入伍,l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前中央大学医学院并留校工作,先后任助教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1949年任南京大学主治医师讲师;1950年任南京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1954年9月调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历任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教授、主任等职;曾担任中华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科学会委员,全军消化专业组组长,总后卫生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陕西分会理事、陕西省国际医学促进会副主席等30余项专业或社会职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l5项,荣膺全军优秀教师、一代名师等殊荣,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张学庸同志2004年11月退休后,仍然关心学校、医院和科室的建设,离职不离岗,人退心不退,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张学庸同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执着事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军队卫生事业。读书报国、行医济世是他从小立下的宏愿。抗战结束后,他参加了一系列进步活动,自觉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靠拢中国共产党,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毅然放弃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愿赴任何地方”,他一次又一次践诺了自己的誓言。解放初期,作为血吸虫防治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他和队员们以自己超凡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在长达半年的救治过程中,经抢救的一千余名解放军指战员,无一例死亡、无一例药物中毒,全部痊愈。作为南京市抗美援朝医疗队负责人之一,他和医护人员们拼尽全力,救治病情危重的战士,没日没夜地守护在伤病员的身边。在普查指战员身体时,他发现不少人患有程度不同的胃病,有的已经相当严重。作为内科医生,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凭借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他克服人员少、设备缺、条件差的艰苦环境,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致力于胃部疾病的研究,在他呕心沥血的艰苦攻关下,我国的消化病学研究水平不断达到新高度,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简陋的实验室逐步发展成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消化疾病诊治中心,成为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和全军消化内科重点实验室,全军医学研究所“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目前全国消化学界唯一的院士所在学科,中华消化学会主委所在学科,规模、管理和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张学庸同志学识渊博,思维敏锐,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医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专家。1952年,他率先在临床上运用了半可曲式胃镜检查,成为新中国医学界应用消化道内窥镜技术的开先河者。1957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放射性碘、放射性磷在诊断及治疗上的应用研究,并很快用于临床,为病人带来了福音。60年代初,他率领一支用新技术装备起来的诊疗小组,赴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为当地群众防病治病,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70年代以后,张学庸开始把研究探索的目光,聚焦在胃癌的防治上。他从胃癌的发病因素、病理改变、内窥镜检查及治疗预防等方面,深入细致地调研取证,进行统计与分析。从1985年起,领导研究组应用细胞杂交技术,研制出一组胃癌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相应抗原进行了纯化分离和定性,证明是一组前所未知的肿瘤相关抗原。对早期发现胃癌病人,使之得到早期治疗,提高疗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带领研究组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与各种抗癌药物结合,形成抗癌交联剂(生物 ),制成抗癌交联剂十余种,证实对胃癌细胞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成效显著。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学庸同志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治学严谨,精勤不倦,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师长。张学庸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千古教诲,他终生都在躬行实践。他教书育人尤重“传道”,他认为,培养人才必须重德,一个没有理想信念、不热爱党和祖国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才。他以自己淡泊名利、倾心事业的高洁操行,感动着他的学生,为他们树立楷模。他率先垂范、行多于言,但威从中来,信自此生。在名利面前,他从来潇洒超脱,大气从容。学生们、同事们最为钦佩的,就是他宽厚、谦逊的“大家风范”。他指导的学生成果、文章上,从来不让把他的名字署在前面。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他培养的60多名博士、硕士中,有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亚太胃肠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消化学会主委,长江学者、总后科技金星、银星等多名在国内外、军内外享有盛誉的拔尖人才。

张学庸同志医德高尚,待患如亲,为人正派,平易近人,是深受患者尊敬的医生。张学庸在一首七律诗中,这样表达自己挚诚的心迹:“民生艰苦多寒士,誓尽绵薄医穷白。”无论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还是外出会诊,他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无论患者地位高低、贫富大小,他都以治病救人为唯一宗旨,无论术前、术中、术后,他都亲历亲为,对患者关怀备至,直至痊愈。他多次拿出自己的钱和粮票资助贫困的患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广大患者的高度信赖和赞誉。

回顾张学庸同志不平凡的一生,无处不闪烁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发展我国医学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张学庸同志的一生是报效祖国,奋斗拼搏的一生;是不懈追求、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一生;是探索创新、硕果累累的一生。他身上凝聚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品质,闪耀着医学大家的灿烂光辉,展现着一代名师的高风亮节。他的逝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一位杰出的专家、一位众人爱戴的老师,是我军医疗卫生事业和学校建设发展的重大损失。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们深切缅怀张学庸同志爱党爱国、甘当春蚕的崇高品德,潜心科研、不断创新的治学精神,身体力行、精心育人的为师风范,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永远铭记他为我军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张学庸同志的遗志,在实施精品战略,建设中华名院的征程中,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力拼搏,创新求精,乘势而上,努力创造出无愧时代的辉煌业绩。



  同年(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李鮀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