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人物

郭彦汪


[公元1928年-1999年]

郭彦汪 (1928—1999),广州市荔湾区(原芳村区)东漖村人。由于家境贫寒,十岁就-辍学,十二岁就只身到香港谋生,先后在粮米店、质押店当童工、杂役。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深深感觉到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在业余时间则刻苦自学,并入读文化夜校。其后,于1947年得英皇英文夜校的介绍,加入马文森主持的文艺生活社,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文艺理论,又参加茅盾郭沫若夏衍等革命作家主讲的文学讲座,从此逐步走上文学的台阶,开始一生的写作生活。

在居港期间,曾用郭君实、郭江一、彦子、研之、帆影、帆景、白飘、康平等笔名及本名,在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华商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总共二十多万字的一百多篇作品,并且由此结识到一批进步的文学青年,共同集资创办起《文艺综合》杂志,自己则作为该刊的负责人,担任起主编的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郭彦汪旋即返回广州,先是在芳村区当工作队员,参加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其后,除一度在海珠区跃龙街从事街道工作外,一直在海珠区(河南区)文化局(科)、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文化部门工作,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广州诗社社务委员、广州市地方志学会会员、海幢诗社副社长、社长,还担任过海珠区文联副主席。退休后改当顾问。

在海珠区工作期间,先是在1957年就创办起文艺性刊物《海幢花苑》,继而负责主编《海珠文艺》期刊;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区委宣传部部长罗国雄等合作,率先创建起区级的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泛联系一大批文学艺术界人士,开展“拨乱反正”的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又举办“现代文学诗词讲习所”,聘请黄施民老师等文化老前辈,讲授现代文学与古典诗词的知识,培养一批年青的文学爱好者。在此期间,又与罗国雄合作,对黄任恒的《番禺河南小志》手抄孤本详加点注,出版印行,为海珠区的历史,保留重要的典籍。他们俩又共同策划编撰《海上明珠集》1~5卷、《海珠地区地学(环境变迁)历史文献辑存》等书。到了1999年年初,郭彦汪在去世前还总纂出版《海珠城建》一书。

郭彦汪在去世前不久,还抱病选出自己近二十年所创作的诗联作品190首(副),编成一本自选诗文集,取名《海珠情结》,以表达其“早已把海珠区作为第二故乡,养成难分难解的海珠情结”。可惜的是,当这本书还在付梓之时,他还来不及见到印本就因病辞世,享年仅71岁。

东漖街道 东漖街道得名源于有地名东漖。 东漖街位于荔湾区中南部,东至花地大道,南连环翠北路,西至花地河,北至浣花东路,辖内面积4.6平方公里,全街常住人口约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78万人,非户籍人口为3.72万人,流动人员1.45万人。其中残疾人584人(含非本街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3470人。辖区共有东漖、西塱、芳村花园、康乃馨、芳和花园5个社区居委会…… 详细++



  同年(公元192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9年)去世的名人:
毛和发 (1919199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

下一名人:龙潜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