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清
(1875—1950)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75年6月10日出生于湘乡县城前铺早家冲一个行伍家庭。1894年投入湘军魏光焘部。1895年参加甲午战争作战有功,被提升为先锋队排长。1904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被派往云南任清军第七十五标一营队官,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与朱德同在特别班见习,常在一起交流反清救国思想,情深谊笃,结拜为兄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等于10月31日在昆明举行“重九起义”,他积极响应,临安起义一举成功,蔡锷闻讯大为赞赏,晋升他为营长。随后,任北伐军唐继尧部第一大队长、上校联队长、第五旅九团团长,曾带兵讨伐贵州地方势力杨柏舟,追至贵州铜仁城下,考虑到大炮攻城将殃及百姓,采取欲擒故纵战术,命士兵佯装不敢攻城,撤离城围,等待时机,后乘守敌松懈之际,突率兵攀城而人,杨军措手不及,狼狈逃往湖南。几个月后,敌军纠集万余兵力卷土重来,两军激战40多天,众寡悬殊,情况危急。他当机立断率兵突围,左手持刀,右手拿枪,带头冲入敌阵,顿时全军士气大振,杀开一条血路,突围成功。他获得奖赏,授陆军少将,后任云南步兵第八团团长。
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条约,准备称帝,他得悉袁世凯阴谋暗害经越南秘密回滇的蔡锷后,立即率士兵赶赴河口武装迎护蔡锷返昆,还参加蔡锷主持的军事会议,慷慨陈词,拥护讨袁。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他任护-第一军第二梯团四支队长。1916年2月,率兵增援在四川纳溪被围困的部队,获双河场大捷,又带敢死队猛攻敌军,收复纳溪。蔡锷致电祝贺称他为“吾之子龙也”。时有“虎将”之誉,令敌人闻风丧胆。1916年7月升陆军中将,获多枚勋章,任陆军第六师第十一旅旅长。
1917年,响应孙中山发起的0运动,任0靖-第一军右翼总司令、第八军第一师师长、滇黔川鄂豫靖-前敌总指挥等职,率兵痛击逆军吴光新部,攻克重庆。1920年任云南第一卫戍区总司令。1923年6月任云南镇守使兼建-第六军军长,股匪投诚受抚,英法官吏不敢稍犯边疆,交通无阻,云南社会安定。同年,晋升为陆军上将。
1925年冬,因厌恶官场倾轧,又须料理其母后事,遂解甲返乡。途径上海,适逢从欧洲回国的朱德,相见甚欢,当即以银元300元资助朱德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马日事变后,暗中保护到湘乡调查农民起义情况的共产党员,并平安送往他处。他对农-动不理解,但曾向农民协会赠银元300元。从湘乡迁居韶山永义亭后,将县城宅第捐办医院,还捐田50亩,作为湘乡至宁乡公路常年修路基金,以50亩作湘乡湘西乡小学基金,获国民政府教育部“敬教劝学”匾与金质奖章。1945年,又以韶山永义亭200亩田产自办“海清学校”,免收贫困子女学杂费,后来成为进步青年宣传革命思想的活动场所。1944年,日军进犯韶山,捐款购置0,组织抗日自卫委员会,年近古稀,出任委员会主任兼抗日自卫大队队长,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50年11月,在土地改革中不幸致死,终年75岁。1983年10月,人民政府确认他为“辛亥革命人员”,对其一生作出了公正评价。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椤愪粙鏌ㄩ悢鍝勑㈤梻鍌ゅ灡閵囧嫰寮幐搴綌濠电偞鍨跺銊╂儗濞嗘劑浜滈柕蹇ョ稻绾箖鏌嶇憴鍕伌闁诡喒鏅犻、娆撴嚃閳衡偓缁辨ɑ淇婇悙顏勨偓鏍ь潖瑜版帒绀夋繛鍡樻尵瀹撲線鐓崶銊р姇闁哄懏鎮傞弻銊╂偆閸屾稑顏�13001937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海鐭嗗〒姘e亾妤犵偛顦甸弫鎾绘偐閸愯弓鐢婚梻鍌欑贰閸撴瑧绮旂€靛摜涓嶆い鏍仦閻撱儵鏌i弴鐐测偓鍦偓姘炬嫹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閵娧呭骄闂佸壊鍋嗛崰鍡樼閸垻纾奸悗锝庡亽閸庛儲绻涢崗鑲╁ⅹ闁宠鍨块幃鈺佺暦閸ヨ埖娈归梻浣虹帛鐢紕绮婚弽顓炶摕闁绘棁娅g壕濂告煏韫囨洖校闁诲繐鐗忕槐鎾存媴閸濆嫷鈧挾绱撳鍕獢鐎殿喖顭烽幃銏㈡偘閳ュ厖澹曞┑鐐村灦閻燂紕绱撳鑸电厽妞ゆ挾鍎愰崕鎴犵磼鏉堛劌娴い銏″哺瀹曞崬鈻庨幋鐐搭啌闂傚倷绀侀幖顐ゆ偖椤愶箑绀夌€光偓閸曨偆鍙€婵犮垼鍩栭崝鏍箚閻愭番浜滈柟鎵虫櫅閻掑搫霉绾攱瀚� QQ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鍊块柨鏃堟暜閸嬫挾绮☉妯绘悙缂佲偓閸愩劉鏀介柣妯虹枃婢规ḿ绱掗悪鈧崹鍫曞蓟閵娾晜鍋嗛柛灞剧☉椤忥拷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