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约公元前205—前140年)西汉初著名医学家。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文帝时,他曾任齐太仓令,故称“仓公”。
淳于意自幼家道贫寒,但非常爱好医学。青年时代的淳于意秉性正直,不愿交结权贵,又不会奉迎上司,为官不久就辞职从医。他在行医期间,因热情为百姓服务,不巴结达官贵人,而得罪了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一次一个富商的妻子生了病,吃了淳于意的药后,病情不见好转,几天后竟死去了。这位富商仗势向官府告发了他。文帝四年淳于意被判处肉刑。他的五女缇萦闻讯上 书文帝,愿以身替父赎罪,由此感动了文帝,淳于意得以免刑。从此,他专心致志地从事医学研究,为发展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淳于意在医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创立了“诊籍”。诊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病历。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与扁鹊合并立传,称《扁鹊仓公列传》,说他为提高医术,到处访师寻友,先从淄川唐里名医公孙光学医,后又从临淄元里名医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仅3年时间,医术就有了很大进步。当时,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等都曾请他进府做侍医,他都拒辞不受,集中全部精力钻研医学。
淳于意为百姓行医看病非常认真。他对每位患者的治疗都记有诊籍。他写的《诊籍》,记录了诊治疾病的经验,但现都已经失传,现存的只有《史记》中记载的25例医案。其中有妇女病例、小儿病例等。这些诊籍对患者的姓名、住址、职业、病症状、脉象、病名、疹断、病理、治疗方式和预后推断及效果等等,均有详细记载。淳于意创立的诊籍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而且比西方诊籍的创立早数百年之久。
淳于意精湛的医疗技术主要表现在针灸技术和诊脉技术上。他在望、闻、问、切四诊中,以切诊为主。他说,“我给人看病,必先切其脉而后治之。”有一次他为一位名叫成的齐国侍御史看病。病人自称是得了头痛病。淳于意诊其脉,出门告诉成的弟弟说,“这是疽病,发生在内部肠胃之间,五天后就会肿起来,第八天就会呕脓而死。”八天后,成果然呕脓死去了。还有一次,济北王请淳于意给他一位叫竖的侍女诊脉。他诊脉后对济北王说:“根据脉法,侍女当在明年春天呕血死。”济北王看侍女的气色还好,不大相信他的诊断。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位侍女果真死于呕血。
关于淳于意的针灸技术在诊籍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次他给一个名叫出於的病人看病,当时病人请来了许多医生。这些医生都说病人是风邪入于中焦,主张病在肺,要针刺其足少阳脉;而淳于意在认真诊其脉后说,“这是疝气病”。即灸其足蹶阴之脉,左右各一处,小腹疼即刻停止了。接着他又改用火剂汤给病人饮下,三日后疝气散,病也就痊愈了。
淳于意在“诊籍”中不仅记录了自己的成功病例,也承认有诊断错误的时候。据载汉文帝曾问他,“你给人家诊病能全部正确,而没有失误吗?”淳于意坦率回答说,“我不是一个诊断完全正确的医生。”
淳于意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难能可贵的。他在医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发展了我国的医学事业,不愧为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医生。
同年(公元前14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