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 > 富平县人物

盖吴


[南北朝][公元417年-446年,北魏时期关陇人民大起义首领]

盖吴(417~446年),北魏时期关陇人民大起义首领。他是卢水胡人(匈奴左沮渠部后代),生于北地郡(治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古义亭城)。

魏太延五年(439)北凉灭亡。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五胡十六国混战局面。但是,拓跋氏统治者主宰中原之后,对北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掠夺和压迫。农民四处逃亡,田地荒芜,十室九空,陇东、关中尤甚。-和阶段矛盾十分尖锐。

在这种形势下,29岁的青年英雄盖吴,于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九月,在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聚众起义。关陇地区的汉、胡、屠各、氐、羌各族人民纷纷响应,很短时间,起义军就发展到十万人,声势浩大。十月,北魏驻守长安镇的副将元纥出兵镇压起义,被义军打得大败,元纥临阵被斩。北魏朝廷震动,太武帝拓跋焘忙命将军叔孙拔统辖并、秦、雍三州兵马,驻防渭北,阻击起义军南下。

十一月,盖吴派遣部将白广平率部西攻新平郡(治所在今陕西彬县),一举得胜。义军继续西进,攻下了千城(今陕西陇县),杀了魏军守将。盖吴自己率主力南下,攻打关中重镇李润堡(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他一面分兵东进黄河沿岸,一面分兵西攻长安,与魏将叔孙拔激战于渭北一带。在盖吴起义的影响下,黄河东岸山西境内又爆发了薛永宗领导的三千多人的农民起义,与盖吴东西呼应,受盖吴统帅。关中西部的氐族人民也纷纷起义,支援盖吴义军。这样,东起黄河,西到秦陇高原,农民起义势成暴风骤雨,席卷五州之地。盖吴自称天台王,建立政权,设置百官。这时,北魏朝廷惊恐万状。太武帝忙命殿中尚书元处真、尚书慕容嵩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围攻薛永宗;又命殿中尚书乙拔等率领四万人马直奔关中,来战盖吴起义军,但都遭到起义军的沉重打击。

太平真君七年(446)初,太武帝拓跋焘不得不亲自出马,率领六万精兵进入东雍州(治今山西绛县),指挥围攻薛永宗。面临敌军的强大攻势,薛永宗终于失败。于是,拓跋焘继续南下,由晋南入关中。盖吴见魏军来势凶猛,只得退回北地、杏城一带。但他又受到魏将乙拔部的攻击,义军暂时失败,盖吴逃出。

五月中,盖吴又在杏城收集散部,重举义旗,号称“秦地王”。他两次派遣使者南下联络南朝的刘宋政权,请求出兵共同攻魏,并提出了“以义伐暴”、“五州同盟”的口号。南朝宋刘义隆委任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北地郡公。并命雍、梁两州刺史发兵屯于边境,声援盖吴义军。义军发展迅速,北魏朝廷大惊,拓跋焘一面命关中的魏军围攻,一面又调冀、定、相三州的两万骑兵赶奔关中,驻屯在秦岭山口,堵截起义军南来。同时,北魏朝廷又利用收买内部变节分子的手段,分化瓦解盖吴的部下。八月,义军内部出了内奸。盖吴在肃清内部时被叛徒杀害。势单力薄的白广平部也被魏军打败。

这场起义历经一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也同时促使了北魏朝廷向汉化改革方向的迈进。

盖吴起义,是北方各族人民反抗北魏贵族残暴统治,寄希望南朝刘宋政权统一全国的民族斗争。盖吴在给宋文帝的上表中说:“自灵祚南迁,祸缠神土,二京失统,豹狼纵毒,苍元蹈犬噬之悲,旧都哀荼蓼之痛。”说明了北方人民痛恨拓跋氏的“残暴统治。他又说:“臣闻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昔中都失统,九域分崩,……倾首东望,仰希拯接,咸同旱苗之待天泽,赤子之望慈亲”。表达了人民反对南北0,希望汉族刘宋王朝来统一全国的心愿。



  同年(公元417年)出生的名人:


下一名人:王遇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1074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