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楷(1864~1931)字冶民,号渔村。蠡县潘营村人。自幼天资聪慧,喜好诗词歌赋,酷嗜书画。16岁中秀才,后试举未中,继续求学于保定莲池书院。正值京师会典馆招收馆员,被破格录用,任绘图、缮录、校对等职。嘉楷利用工作之便,广交著名书画家,继前人所长,充己之画艺,技艺日渐精湛,自成一家,在京、津、保一带颇具盛名。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避战乱,返回故里,受命调和清苑及高、博、蠡一带义和团和洋人之间的矛盾,得到清政府赏识,出任山东抚署文案,继任昌邑知县、冠县知县等职。期间他走遍山东名山,结识众多著名书画家,博采众家之长,画境更加开阔精深。清王朝被推翻后,他挂冠归里,开始田园生活,在故居村北建一小花园名“养根园”,自号“渔村笠隐”、“养根园叟”,莳花种竹,为人作画题诗。晚年艺技娴熟,造诣愈加精湛。
陈嘉楷的画以写意为主,善画松、竹、梅、兰,山水人物也颇有功力。其画、诗和书法堪称“三绝”。其书法笔力苍劲、秀丽、流畅、飘逸;其绘画继承前人的画艺,也总结出自己的体会。他认为:“画竹笔要健,画枝活如颤;画菊笔要淡,画叶浓如蘸;画梅笔要颠,画花圆又偏;画兰笔要转,画蕊正又半。”他还总结出:“画枝宜分前后左右,画山石虽能只见三面,而应有六面的感觉。”陈嘉楷非常欣赏郑板桥画的竹子,赋诗说“是谁画稿翻新样,七品官儿郑板桥”。陈嘉楷的梅花是继郑板桥名竹之后又“一绝”。集有《渔村诗画录》,其作品对后世影响颇大。徐悲鸿、齐白石、黄胄对他的作品均有较高评价。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