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 > 玄武人物

僧佑


[南北朝][公元445年-518年]

僧佑(445~518)齐梁时代高僧,律学大师,佛教史学家。俗姓俞,祖籍彭城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世居建业(今江苏南京)。幼年时代,他随同父母到建初寺进香,对寺中的陈设和环境,颇感兴趣,即不愿回家。父母怜其志,许其留在寺中,皈依僧范道人。年十四,家人暗中为他择女订婚,他得知后,即逃往定林寺,从法达法师出家。年二十,受具足戒,从当时律学名匠法颖研究戒学。梁《高僧传》说他“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大精律部,有励先哲”。他的授业师法颖圆寂后,他亦成为律学名家,常应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之请讲律,听众踊跃,多至七八百人。齐永明中(483~493),他被朝廷派往三吴试简(考试)僧众,宣讲《十诵律》,收受供养丰厚,但他将这些财物,用之于修缮定林、建初诸寺,或举行“无遮大会”广行布施,或建立经藏、搜校卷轴。他名声远扬,受到朝野敬重。朝中凡有关僧事,均请他参与审决。晚年,他患脚疾,行走不便,梁武帝萧衍特许他乘舆进入内殿,为宫内诸人说法或授戒。梁天监十七年(518)于建初寺圆寂,终年七十四岁,葬于钟山定林寺旧墓.僧佑是南朝的高僧,历齐、梁两代,名重当时,受到皇室的敬重,他的缁素门徒有智藏、慧廓、宝唱、明彻、临川王萧宏、南平王萧伟刘勰等一万一千余人,其中刘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即弘传《十诵律》和编写佛教文史传记资料。僧佑著述仅存的三部书中,在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用途最广的是《出三藏记集》和《弘明集》二书。前者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古老的综合性的经录和文献汇集,后者则是一部佛教历史文献汇编,历史价值极高。

僧佑还是一位造像工艺设计师。梁《高僧传》说:“佑为性巧思,能目准心计,及匠人依标,尺寸无爽”。光宅寺的大铜佛、摄山的大佛像和剡县的石佛(即新昌石城弥勒大佛)等,都由他设计和监造。

僧佑为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建造者,也是传说中三圣胜迹中的第三圣。是他继承完成前二圣(僧护、僧淑)未竟之业。在佛教史籍中,关于僧佑主持建造剡县石佛的经过有一段神话般的描写:剡县石佛的雕造,自北齐建武中至梁天监六年,“资力莫由,未获成遂”。后来始丰(今天台)令陆咸任满回家乡,途径新昌,夜宿剡溪,遭遇-,陆咸因惊恐未敢入睡,后在似睡非睡中,忽然梦见三道人来告,说你自己识信坚正,自然安稳,但建安王腿疾未愈,如果能将剡县僧护所造石像全部完工,其腿疾必愈。所言非虚,请你转告建安王。陆咸还都后一年,忘了此梦,后出门遇见一道人,问他去年剡溪所嘱建安王事还记得吗?陆咸答曰不记得了,道人说,你再想想吧!说完就不见了,他想去追赶,这才想起这个道人在梦中见过,他不敢耽误,立即报告建安王萧伟,建安王即命僧佑律师专任剡县大佛建造事宜。僧佑一到这里,见剡县石佛体格雄壮,但失在浮浅,乃“铲入五丈,更施顶髻……坐躯高五丈,立形十丈,龛前架三层台,又造门阁殿堂,并立众基业,以充供养,”从天监十二年(513)始至十五年春完成,历时三年,也就是说,剡县石佛是在僧佑接手三年后完成。

以目测心计,遥控指挥而建造的石城弥勒像,在当时就以其鸿姿巨相,艺术造诣高超被誉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成为佛像艺术中的宝贵遗产,如今,它更成为僧佑佛像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这位高僧唯一留存于世的佛像艺术品中的硕果,弥足珍贵。



  同年(公元44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51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竺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