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钟(1910~1986)唐县花盆村人。自幼随伯父学医,18岁起独立行医,以土方验方治疗人、畜病症,以花钱少见效快著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被选为花盆村村长,仍为人、畜医病。是年10月,部分八路军伤员送来该村,他见伤员衣被单薄,不能御寒,把自家仅有的棉被给伤员盖上。1939年晋察冀军区进驻和家庄村,受部队之邀,三次为驻军医治战马,经他治愈的病伤战马30余匹。在任村长期间,两次护送由区组成的几百人和450头牲畜的支前大队,往山西繁峙运送公粮,他担任后勤组长兼医生,历时半月,完成任务后,人、畜无一伤亡安全返回。是年9月,白求恩大夫住花盆村40多天,两次和他交谈,称赞他是“用一根铁针、一把青草治病的良医,中国医学真是了不起”。1949年3月,唐县民主政府批准他为医师职务,并为他颁发行医许可证。当时兽医很少,很多医生不愿做兽医工作。他考虑到牲畜是山区老百姓的命根子,主动报名任专职兽医,先后在军城、川里等兽医站任负责人,1960年调回军城兽医站。
他在57年的行医生涯中,不收额外报酬,徒步出诊,从不骑驴坐车。北到涞源,南至安国、定州,西至曲阳,东至完县(今顺平)、望都的160余乡镇,千余村庄都留下他的足迹,徒步行程3万多华里。1986年9月张金钟病逝于花盆村。1988年唐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军城区公所、县畜牧水产局、羊角乡政府、军城兽医站、花盆村委会共同为张金钟立碑纪念。周围乡村,远至涞源县银坊等村群众上千人参加了立碑典礼。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