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增城区人物

刘伯群


[公元1896年-1973年]

   刘伯群(1896~1973),广州增城县派潭镇人。家贫,仅念过几年书,稍长便靠肩挑卖石灰,担负起全家的生计。
  
   民国2年(1913),为了谋生去了南洋。初时在矿场当苦工,每月所得仅可糊口。他为人老实,工作认真,很快熟悉采矿技能,颇得矿主的赏识和信任。后来矿主给了一部分矿山让他开采,从此便独家经营。
  
   因为善于经营,他的矿场发展很快,先后在马来亚的大霹雳、怡保等州埠开办了东粤、东和隆、东兴隆三间公司,在当地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加上他为人正直,交际广阔,乐善好施,在华侨中有威望,遂成为南洋侨领之一。曾荣获英王封赐的O.B.E勋衔,霹雳苏丹封赐的拿督及太平局绅荣衔。曾任霹雳客属公会会长、顾问,中华大会堂主席、中华总0会长、广东会馆理事长、增龙会馆主席、精武体育会会长、华人福利会接生院主席、新加坡华侨银行副董事长、大众保险会主席等职。
  
   刘伯群热爱家乡,情怀乡梓,特别关心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1928年,派潭梅都小学校长朱筒同为了扩建校舍和购置图书仪器,到南洋筹款,得到刘伯群的支持,并带头捐助了一笔巨资,还发动增城籍人士捐助。后来,用此款兴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校舍,设立了小型图书馆;还在派潭圩上建了一间平民戏院,不仅发展了教育事业,还活跃了当地的文娱生活,人们至今念念不忘。1934年,他专门寄回一笔款给杭树下村办学,建了一间取名群志的小学。当时广州市市长曾养甫、广东省民政厅长王荫榆及各界名流20多人联名书赠“爱乡育才”四个大字给学校,悬挂于礼堂壁上。群志小学由刘伯群的长子桥容兼校长,学校的一切费用,全部由刘伯群从海外寄回。后来,他又购置了田产400多亩,每年约收租1200多担,作为学校基金。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庄,办起了义务教育,确是一件难得的大好事。
  
   刘伯群还十分热心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捐款修桥补路,建风士亭,资助一些无钱办婚事的人,给贫困死者赠送棺木等,当地群众非常感激。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南洋各地成立筹赈会,公推刘伯群为副主席。从1937年至1941年南洋群岛陷敌前,募集了大笔款项和物资、药品送回中国内地,支援抗战;还组织了华侨回乡服务团、医疗队和汽车司机回国,直接为抗日战争服务。
  
   1941年,日本发动了南太平洋侵略战争,占领了马来西亚。他历尽险阻,终于回到了当时中国0陪都重庆。他被推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协助海外党务工作,并继续同南洋华侨保持密切联系。
  
   抗战胜利后,1946年冬,刘伯群返回广东,任广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这时他积极支持创办继梅纪念中学,被选为该校的名誉董事长。他回南洋和另一位侨领、该校名誉董事赵善安一起发动侨胞为该校捐助了大笔款项。
  
   1947年春,刘伯群重返南洋,重建战前经营的几间公司并继续热心侨胞的公益慈善事业,为当地侨民谋利益。
  
   1973年因病逝世。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
蒲大义 (1916197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

下一名人:石文光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堝┑鈽嗗亝閿曘垽寮婚敐澶嬪亜缂佸顑欏Λ鍡欑磼缂併垹骞愰柛瀣舵嫹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胶绮崝妤冨垝閺冨牊鍊婚柤鎭掑劚閸撶懓鈹戞幊閸婃捇鎳楅崼鏇熷仧闁割偅娲橀悡鐔镐繆閵堝倸浜鹃梺缁橆殔閿曨亪鏁愰悙鐑樻櫢闁跨噦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鐤い鏍仜閸ㄥ倻鎲搁悧鍫濈瑲闁稿鍠愰妵鍕冀椤愵澀绮堕柣鐔哥懕缁犳捇寮诲☉銏╂晝闁挎繂娲ㄩ悡鍌滅磽娴e壊鍎滈柟鍑ゆ嫹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1074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