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赞光(1910—1961),号品轩,寨安乡顺宁村人,其父王振朝,系国民党少将。1935年夏王赞光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 同年8月回广西,在南宁女中任教时参加以王公度为首的托派活动。以后,历任国民党陆军25师政训处宣传科长,中央军政学校南宁分校少校政治指导员兼教官,31军一三一师政治部少校宣传科长代主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团少校政治部主任,广西第七区民团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中校主任,广西第七……[详细] |
徐郎西(1884~1961)名应庚,字郎西,本县东叟堡人。14岁中秀才,后在正谊书院、宏道大学堂就读。1905年,徐郎西私费赴日留学,专攻铁路专业。时值孙中山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同盟会,徐郎西追随孙中山,且与陈英士关系甚密,遂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造币厂厂长。二次革命失败后,与邵力子等先后创办《生活日报》《民国日报》。1915年在上海以帮会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17年,陕西陈……[详细] |
桂质廷(1895~1961年),江夏人。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4年由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保送美国留学,先后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学士、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在北京协和医院、长沙雅礼大学、沈阳东北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30年任武昌华中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当时中国内地磁测量工作多由外国传教士垄断,为打破地磁测量受制于人的状况,从1931年起,桂在获……[详细] |
林黛英(1921—1961)女,演员。浙江新昌人。1931年入大华舞台科班学戏,工花旦。1938年与小生王桂英合作,在宁波中南大戏院演红后到上海。由于她嗓音清丽脆亮,当时有“金嗓子花旦”之称。到上海后,于1940年9月与著名老生商芳臣合作成立标准剧团,至1944年7月先后演出于民乐、九星戏院,聘请编导朱炎、樊篱、乔陵、林椿林、陶贤等进行越剧改革,设立编导组和装置组,编演时装戏《枪毙阎瑞生》一剧运用……[详细] |
王少溪(1889—1961),又名羲,泸州麟现乡安宁人。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曾任川南师范等校教师、教育局长、文献委员会委员长、南州艺术学院院长。解放后,任泸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委、文化科副科长、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王少溪以书法著称,他学书法,临摹名家碑贴,先由晋唐返汉魏,采名家之长。其书法既有颜体的肥壮,又有柳体的骨力;既有王体的劲削,又有赵体的流利,苏体的潇洒,为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推崇。1947……[详细] |
马以愚(1900~1961)名吉睿,字以愚,以字行。回族,怀宁县(今安庆市)人,生于安庆城内南水关。幼时家贫,几度辍学。民国11 年(1922 年),肄业于安徽法政专门学校。因受家庭熏陶,对伊斯兰教产生兴趣,在师友的指导下,勤奋自学,逐步开始伊斯兰教的研究。民国23 年任南京中华回教公会总会秘书。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伊斯兰师范、桂林北京成达师范学校及重庆各大学讲授伊斯兰教史。民国37 年安庆设立依……[详细] |
张斯可(1882年—1961年)名再,四川资中人。陆军中将,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川军将领。曾任四川新军下级军官。1921年任川军总司令和四川省省长刘湘驻北京特派代表,1924年7月25日,授陆军少将衔。1932年任第21军教导师师长,1936年任川康绥靖公署顾问,抗战爆发后任川慷绥靖公署恶化四川省政府联合办公厅主任,1938年5月任第78军军长,1939年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高参,1946年7月……[详细] |
徐朗西(1885~1961年)号峪云。陕西三原人。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回国,以洪门峪云山山主、青帮大字辈,致力联络、发动帮会参加上海光复之役。民国元年(1912年),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全国大龙头会议,听从孙中山意见,不复以帮会为号召。二次革命失败,创办《生活日报》,任主笔,又与朱执信办《民意报》,笔伐袁世凯。民国3年(1914年)夏,任中华革命党党务部第五局……[详细] |
蓝袁氏(1831~1961)瑶族,原是今合群乡民族村合祥屯人。青年时嫁给同乡上龙村弄茶屯瑶族青年蓝四分为妻, 生育二男二女, 夫妻感情融洽, 合家欢乐。 其夫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去世,终年62岁。即寡居至终年,享年130岁,是本县清末以来最高寿者。 她从小就下地劳动,一生从事农业生产。在旧社会,生活贫苦,一年中有半年靠野菜、野果充饥,食粮均是玉米及薯类。肉类一年食不上几餐,基本上常年吃素,谦……[详细] |
李汉森(1900~1961),又名李嘉林,华安县华丰镇人。生于漳平县官田乡桂东洋村,因家境贫寒,3岁时就被卖到华安县华丰镇灰埕内李岸为子。中学在福建省立第九中学就读,以后又获北平法政大学毕业证书。民国12年,李汉森随堂兄李玉如到漳平县政府任庶务,后又到连城县任警长。李玉如被红军处决后,他回归华安经商办盐运。民国16年6月任龙溪县华丰区保卫团正团总,10月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独立第一旅谘议。民国1……[详细] |
王得士(1893~1961)字济民。清苑人。早年就读于直隶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6年8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后分至孙岳部第十五混成旅任炮兵连长,参加1917年平息张勋复辟之战。1920年任炮兵营长,参加直皖战争。1922年任炮兵教导队队长,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随孙岳参加冯玉祥北京政变,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一旅参谋长。1926年参加五原誓师……[详细] |
郑挺锋(1904~1961)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又名庭烽,号耀台,宝芳乡下水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历任国民党军第九师见习官、排长、连长、少校营长。1930年人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国民党八十三师四九八团任少校营长、中校团附、上校团长。1935年后到别动总队工作,任上校参谋组长,第一大队大队长。1938年升任五十师一五。旅少将旅长,后调任五十四军五十师少将副师长。1939年入陆……[详细] |
林 豪(1909~1961) 原名林鸿蛟,昌洒镇昌爱村人。1926年秋考进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初中部。1927年9月在家乡参加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因党组织遭破坏,他与上级中断联系而-。尔后,往广州、南京、上海等地读书和当店员。1937年12月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1月在该校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2月,调入琼崖抗日独立队,历任一中队文书、指导员,琼崖抗日独立……[详细] |
郑文语(1892~1961年),又名王文语,绰号红毛语。原籍南安县石井镇郭前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人南安岑兜村“福裕兴”高甲科班学戏。初学丑旦,后转学老生,不久,便随班往新加坡、马来亚、印尼、安南、暹罗等国演出。在新加坡,他长期与活跃在当地的“金和兴班”合作,还参加过京班,学过京丑和京剧锣鼓经,以博艺多能扬名于新加坡、马来亚等地。民国24年(1935年),郑文语带着精湛的技艺回到阔别近……[详细] |
叶昌焘,字养吾,青浦镇人。清末废科举后,东渡留学日本,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经廷试奖商科举人,授邮传部七品京官,旋升授主事。辛亥革命后经营电业,在浙江嘉兴、绍兴等县筹办电灯公司,先后任两公司经理、浙江省民营电器事业联合会会长等职。民国16年(1927年)曾代表嘉兴0出席在上海召开的12省0会议。24年3月,邀集本县人士发起筹建青沪长途汽车公司,自任董事会董事长。经过近1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