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北京市著名人物介绍10

北京市著名人物介绍10

  苦水浸大磨难成人1914年,连维江落生在上清水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中。连氏夫妇连生三女,才有了连维江这唯一的男孩。论情论理此等喜庆大事,定会给全家带来无限的欢欣,可是恰恰相反,连氏一门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家无隔夜之粮,身乏御寒之衣,凭空又添了一张嘴,连氏夫妇唯增愁苦之色,难有欢悦之情。但小维江竟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靠着喝苦菜汤活了过来。抗日烽火投身革命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声打破了连维江苦难生活中的宁静。事变当天,便有7架日寇飞机飞临斋……[详细]
  1940年秋,日本帝国主义向昌宛县抗日根据举行大规模“扫荡”。为有力打击敌人,坚持昌宛抗日斗争,昌宛县委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奋起反抗。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和残酷考验证明:我们党是有群众基础的,是不可战胜的。为了总结一年来的斗争经验,提高全体党员和群众的胜利信心,中共昌宛县委于1941年12月召开了县委扩大干部会议。大会总结中表彰了那些在残酷斗争中为中华民族生存而牺牲的烈士,指出:“一年间战绩的获得与党在群众威信的提高,这是应该提出的,这是我……[详细]
  宛平县游击大队长刘玉昆,1913年生于宛平八区柏峪村。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曾担任过村救国会主任,巡防所所长,县游击队第三中队队长,县游击大队队长。由于长期征战,刘玉昆同志积劳成疾,1943年因病逝世。时年仅三十岁。一投身革命刘玉昆从小聪明好学,性格活泼,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无所不好。他还特别擅长演家乡梆子戏,他拉起来的戏班子,演出革命戏,在当时起到了有力地宣传抗日的作用。年青时他还酷爱打猎,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详细]
  赵永成,1915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八)生于原宛平县今北京门头沟区燕家台村。父亲早逝,兄弟五人在寡母的艰辛抚养下得以成人。赵永成年龄稍长,便种地放羊挑起了生活的重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隆隆炮声破碎了赵永成的田园之梦,22岁的他毅然挂锄荷枪参加了抗日工作。1938年入党,旋即担任第一任抗日村长。1939年9月调任二区游击大队队长,兼除奸团团长。从此在京西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深深留下了这位抗日英雄的足迹。开辟永定河北反特除奸……[详细]
  (一)劳动是把好手北京解放后的第四年,即1953年3月16日,李玉刚降生在宣武区南菜园83号一间小平房里。他一家四口人,只靠父亲李荣拉洋车维持生活。1955年响应政府号召,李荣带头报名到宁夏移民乡当农民,一直到1960年11月才返回北京,由政府联系,安排在大兴县黄村镇前大营村插队落户。玉刚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从小勤俭爱劳动,从不讲究吃穿。割草打菜、喂猪、放羊、看家做饭,拣破烂,他什么都千。别人送给他一双旧鞋,自己舍不得穿,光着脚丫……[详细]
  李玉和,大兴县芦城乡狼垡村人。一九四四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九五四年在本村小学读书,成绩优良。一九六○年小学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干活中埋头苦干,得到大伙的好评。一九六三年三月,十八岁的李玉和怀着一颗保卫祖国的红心,报名参军,在广州军区空军某部七连二排任电话员。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在党的教育下,他认真学习政治和业务技术,在平时工作中,处处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关心集体,关心同志,艰苦朴素。李玉和每月只有六元钱津贴费,当他看到部队前沿哨所……[详细]
  孙恕,一九二一年十月生于大兴县芦城乡前辛庄一户贫农家里。曾任村抗联主任、区秘书、宛平县第四区区长、城联部内勤干事等职,一九四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八年十月四日,在诸葛营被敌人包围,壮烈牺牲,年仅27岁。一、苦难的童年解放前前辛庄属宛平县第四区,村西紧靠永定河(又名浑河),周围是一片沙荒地,芦苇丛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春熬硝,夏打草,秋天拉着大筢跑,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是这件破棉袄。”“地净场光衣裳破,长工照样得挨饿,要想穿衣……[详细]
  狄文祥902年生于大兴县大辛庄乡石柱子村。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武委会主任,1948年5月为掩护区委干部被敌入杀害。狄文祥祖辈世代为农,早年家境殷实,兄弟三人,耕种百余亩土地。1940年,二弟文瑞被土匪绑票,虽倾其所有,但终遭暗害。从此家道败落,生活陷入贫困,与三弟文海给人打短工、伙种地,勉强度日。1943年10月,冀中十地委开辟平南抗日游击区,石柱子是县区干部经常活动的村子之一,成为隐蔽的抗日堡垒村。狄文祥接受党的宣传,积极参……[详细]
  田载耕,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五日生于大兴县长子营乡赵县营一个地主家庭。从八岁读私塾。聪敏好学,当过教学班长。一九四四年秋后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兴县采育区任财政助理、民政助理和区组织委员。一九四七年七月被捕,八月二日被杀害。年仅二十岁。他父亲田九儒,是个开明地主。同情共产党,主张抗日,以保长身份掩护革命干部,为八路军筹集粮饷。经常有地下工作者和区县干部在他家吃住。父亲从小就教育他,长大后,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能为匪作孽……[详细]
  李德顺,大兴县庞各庄乡宋各庄村人,出身贫苦,全家人靠他扛长活、打短工、做小买卖维持生活。1945年任本村农会主席,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全家人的宝贵生命。德顺是个粗壮的庄稼汉,大个子,浑身是力气。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他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别看他没文化,但很能说,乡亲们都说他是个跑外的人。日本占领时期,他有一次驮脚从黄村回来,已经天黑了,走到北李渠时,遇上了日伪军和土匪,敌人乱打枪,他躲闪不及,一颗子弹从他右耳下打进去,穿过口腔,子弹……[详细]
  赵景安,又名赵明亭,一九一○年出生在大兴县南各庄乡朱家务一个农民家庭。先后务农、当学徒、还做过小买卖。1939年4月参加革命,曾任营长、县游击大队长、支队长等职。194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旧历五月十八日牺牲,时年31岁。一、满腔仇恨投身抗日赵景安因家境贫困,从小就在家干活,打柴,只在本村小学读过三年半书。十六岁就被送到庞各庄布铺当学徒。三年学徒期满后,留在店铺里当店员。“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这一地区。当时土匪活动猖獗,……[详细]
阎墨缘 革命烈士 (19011939)
  阎墨缘(1901-1939),字维翰,凤河营村人。青年时代就读于黄村京兆二中,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毕业后执教乡里,筹办了当地私立完全小学,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寇入侵、山河破碎的局面,阎墨缘忧心如焚。每与教师议论国事,常压抑不住满腔悲愤,拍案而叹。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攻城掠地,近逼家门。他毅然毁家纾难,弃教从戎,组织起村自卫团,并联络附近二十余村成立联庄会。大村设中队,小村设小队,联庄会为总队,他被公推为会长……[详细]
  • 雍正孝敬宪皇后乌拉纳喇氏
  清世宗孝敬宪皇后乌拉纳喇氏(?-1731年),管步军统领事内大臣费扬古之女。世宗为皇子时之嫡福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长子弘晖。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立为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卒,年50余岁,上谥为孝敬皇后。高宗弘历继位,加谥,祔太庙。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合葬清西陵之泰陵。嘉庆四年(1799年)、二十五年(1820年)两次加谥,为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详细]
  • 乾隆孝仪纯皇后
  清高宗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727-1775年),内管领清泰之女。乾隆十年(1745年)入宫,为贵人。十一月,册封为令嫔。十四年(1749年)晋为令妃。生皇七女、皇十四子永璐及皇九女。二十四年(1759年)又晋为令贵妃。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生皇十五子顒琰(即仁宗),又生皇十六子,夭折。三十年(1765年)晋为令皇贵妃。次年,生皇十七子永璘。乾隆四十年(1775年)卒,年49岁。谥为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即裕陵(清东陵)。六十年(1……[详细]
高起潜 [] 明朝末年的宦官
  高起潜,明朝末年的宦官。崇祯年间,高其潜以所谓通晓军事而备受皇帝的赏识,屡次作为监军被派往各地,成为当时握有一定军事权力并颇具影响的人物。天启年间宦官专权,监军特差遍布各地,他们鱼肉百姓,作威作福,全国上下深受其害。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易弊鼎新,其中宦官监军作为弊政之一也曾一度被下令取消,但是,外廷大臣结党营私、遇事推诿的表现令崇祯皇帝大失所望,他不得不再次起用宦官,宦官监军制也随之死灰复燃,而崇祯四年(1631年)的孔有德兵变事……[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