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事件_松锦大战 相关人物介绍

历史事件_松锦大战 相关人物介绍

  松锦大战,又称松锦之战、松锦大会战,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从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相关人物
  •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8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在位17年(1626-1643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入关前夕突然病故,年52岁。……[详细]
  • 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尔哈赤之子,别称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封爵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少年时随皇太极征战四方,1635年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后又征战漠南蒙古与李氏朝鲜,率清军入关、统一全国。顺治入关后,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变成了皇父摄政王。1650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后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岁,……[详细]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己亥年十月初二日(11月19日)丑时生,母为舒尔哈齐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布干贝勒之女。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详细]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2月24日-1649年4月29日),清初著名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太宗皇太极时﹐屡有战功。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四月﹐封为和硕豫亲王。先后掌管过礼部和兵部。顺治元年(1644)﹐随清军入关。十月﹐南下河南﹑西进陕西镇压李自成农民军。二年正月﹐攻入潼关﹑取西安。二月﹐移师攻南明﹐四月陷扬州﹐五月入南京﹐俘福王……[详细]
洪承畴 (15931665) 中国古代十大谋士,中国智商最高的十个人,清朝兵部尚书
  • 洪承畴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别名洪彦演、洪亨九,明末清初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太傅、少师等职位。洪承畴曾经围剿明末农民起义军有功、建议清朝采取明朝典章制度、迅速稳定南方;降清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建议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倡导儒家学说,举荐明朝官吏。1665年,洪承畴卒于都门私邸,享年七十三岁,谥号文襄。人物……[详细]
  杨国柱(?-1642年),明朝军事人物,官至宣府总兵。崇祯十四年(1642年),清军入侵锦州,爆发松锦之战,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陷清军埋伏,清军以高官厚禄劝降,杨国柱死战不降直至中箭身亡。……[详细]
吴三桂 (16121678)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 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封爵平西伯(明)、平西王(清),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崇祯十七年,多尔衮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又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建立大周政权,发动“三藩之乱”。然而他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就去世了,时年六十七岁,谥……[详细]
唐通 (?~1664)
  唐通(?~1664),陕西泾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汉军正黄旗,明末重要将领,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唐通于明亡前夕为宣化总兵、密云总兵等要职。手握兵权,举足轻重。崇祯皇帝曾召见唐通并赐莽玉,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但唐通终负所托,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身份变换不定。《清史列传》将其列入《贰臣传》。崇祯七年(1634),任榆林守备,从总督陈奇瑜征剿张献忠于郧阳。不久迁汉中游击。历宣府副将、密云……[详细]
陈新甲 (?~1642) 明朝兵部尚书
  陈新甲(?~ 1642),重庆长寿人,万历年间举人出身,官至兵部尚书,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人物生平万历年间中举人,任定州(今河北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入朝为刑部员外郎,进刑部郎中,迁宁前道兵备佥事。宁前道,大致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凌河、小凌河,是山海关外的重地,陈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崇祯四年……[详细]
  马绍愉(?—?),字太和,遂宁(今四川省遂宁市)人。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举于乡,历宝应、武康、旌德知县,迁行人,受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推荐跟随洪承畴筹划兵事。后分别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与崇祯十七年(公元1544年)两次分别奉兵部尚书陈新甲与弘光帝朱由崧之命以主使和副使的身份出使清朝。在第二次出使清朝时降清。经荐筹边经陈新甲推荐为职方主事跟随洪承畴筹划兵事。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详细]
  张若麒(生卒年不详),字天石,张若獬之弟,崇祯四年进士,明末清初政治家。山东胶州人,漕汶张氏之十四世孙。崇祯四年(1631)三甲进士,初任北直隶保定府清苑县知县,崇祯七年迁任永平府卢龙县知县。崇祯十年以考核最优选任刑部主事。官至直隶范县知县,为官清明,政绩突出,授给事中。当时南北两地的官员-激烈。少詹事黄道周弹劾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张若麒又弹劾黄道周,于是张若麒由刑部主事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崇祯……[详细]
  李辅明(?-1643年),辽东人,明朝军事人物。崇祯八年追随祖宽。崇祯十四年爆发松锦之战,宣化总兵杨国柱中箭身亡,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明军大败,李辅明等奔入塔山。崇祯十六年为援剿总兵,是年冬天清军进犯宁远。辅明奉命驰援,力战殁于阵。赠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松锦之战松锦之战,又称松锦大战,是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从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二月,到明崇祯十五年(清……[详细]
  丘民仰(?-1642年),字长白,陕西渭南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以教谕迁顺天府东安县(今廊坊市)知县。崇祯二年(1629年),曾击退贼兵。后调繁保定之新城。擢拔为御史。出京担任河间知府,迁天津副使。崇祯十三年三月,擢右佥都御史。迁大同监军汝宁、永平右参政,宁前兵备道,代方一藻巡抚辽东,驻守宁远。松锦之战时驻军松山北,负责转运粮饷。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邱民仰同王廷臣、曹变蛟等……[详细]
  王廷臣(?—1642年),明末辽东总兵。崇祯十四年(1641年)春,洪承畴率曹变蛟、白广恩、吴三桂、王廷臣赴宁远,三月间,大兵云集宁远。清兵克松山,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王廷臣、曹变蛟以及副总兵江翥、姚勋、朱文德等,加上有守城官校及兵卒万余人,全部就地处死。……[详细]
  曹变蛟(?-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为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平定多次-,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统兵有方,敢战敢为,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崇祯十五年于松锦大战壮烈殉国。此役,明军大部崩溃,诸军皆逃,唯变蛟亲率部下冲后金军大阵,直抵皇太极……[详细]
  祖大乐(生卒年不详),兴城人,祖大寿之堂弟,明朝辽东将领。祖氏兄弟世袭辽东都督,明朝崇祯时,总兵关外,是袁崇焕的部将。崇祯元年(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二十五日,因长期拖欠粮饷,爆发宁远兵变,宁城十三营俱乱,惟祖大乐一营不动。崇祯三年(天聪四年)五月九日,孙承宗督师,与祖可法、张弘谟等率兵攻打滦州。后又与祖宽一起镇压农民起义,卢象升说:“援剿之兵,惟祖大乐、祖宽所统辽丁为最劲,杀贼亦最多”。与孙……[详细]
  • 祖大寿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将,后降清。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