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 > 新昌人物

王杏花


[公元1917年-1999年,我国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王杏花(1917~1999),新昌县城西郊蟠龙村(今属七星街道)人,父母务农,早期越剧著名旦角演员,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与施银花赵瑞花姚水娟并称“三花一娟”。

1931年,14岁入刘香桂、刘香贤兄弟俩创办于黄泽(今属嵊州市)的越新舞台女子科班学艺,工青衣、闺门旦。进科即学演《双珠凤》、《庵堂认母》、《琵琶记》等戏。1931年底到上海,演出剧目有《双龙会》、《绣鸳鸯》、《琵琶记》、《倭袍》等。在沪期间,向一京班师傅学习京剧中的花枪、大刀对枪等把子功夫。一年后独去杭州陆续在好几个班子里客串。

1933年春,先和著名男班旦角演员琴素娥(原名岑刚,此属艺名,发展史一律称琴素娥)合演《白蛇传》,后与马樟花合演《红鬃烈马》。因多次借助京剧演技和化装,艺术长进较快而一举扬名。同年夏,二赴上海,应永乐茶楼老板倪杏生邀请挂牌主演《盘夫》、《龙凤锁》、《碧玉簪》等剧。10月16日,又应叙乐茶楼老板之邀,与屠杏花、小白玉梅徐玉兰等合演《拣茶叶》、《送凤冠》、《梁祝》、《大堂会》、《武家坡》等剧目。以后重返杭州演出。

1936年秋,搭“四季春”班进上海老闸大戏院演出。同年,还和袁雪芬钱妙花等在高亭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唱段为《志贞哭图》,这是女子绍兴文戏所灌的第一张唱片,为女班灌制出版唱片开了先河。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辗转沪、杭各地,先后与屠杏花竺素娥王文娟等同台演出《秦雪梅训子》、《叶香盗印》、《玉堂春》、《孟丽君》、《沉香扇》、《二度梅》等传统剧目,还演出特地请人编写的《马革裹尸》、《窦娥冤》、《双玉蝉》等新戏。在艺术上不断求新图变,曾在服装、化装、表演、剧本诸方面作过不少变革尝试。尤其是对剧本要求甚严,力求唱词韵脚整齐、文辞雅洁、雅俗共赏,并尽力剔除糟粕,取其精华,有“先进名旦”之誉。其拿手戏《秦雪梅训子》,由北海唱片公司灌成唱片4面。30年代走红上海,与施银花赵瑞花一起并誉为绍兴女子文戏“三花”,驰名江、浙、沪。1949年以后,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和救济安徽灾民义演,一天三场,不辞辛苦。1953年,参加由越剧老演员组织的振奋越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兼业务团长,领导发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在大众剧场首演了《沉香扇》。

1960年,任职上海越剧院学馆,担任旦角教研组主教老师。备课认真,因材施教,教戏育人,为人师表,已一代名伶,而无一点架子,深受师生爱戴。代表作《叶香盗印》,常选作花旦的启蒙戏教学。1959年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她和竺素娥演唱的《叶香盗印》唱片1张。1971年退休。1999年10月病故。生前向儿子王历来口述越剧艺术生涯沧桑,刊登于新民晚报副刊。

七星街道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街道   七星街道位于浙江省新昌县,在2006年9月份乡镇区划调整中由原城关镇的西郊、西岭两片和凤山、七星两个居委会合并而成,地处新昌版图西北角,东临南明街道,南濒城南乡,西靠梅渚镇,北联嵊州市,区域面积52.5平方公里。新昌江横贯境内,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内设5个办公室,机关干部75名(其中行政编制47名,事业编制28…… 详细++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9年)去世的名人:
张贻祥 (19081999)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下一名人:杨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