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湖州 > 德清人物

姚璹


[][公元632年-705年,唐朝宰相]

姚璹(632~705年),字令璋,唐武则天朝大臣,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南朝陈灭亡,他的曾祖父姚察江南迁居关中,他的祖父姚思廉是太宗时期的史学家。他少年勤学,永徽年间以明经登第,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他学识出众。善于文辞,升为中书舍人,封吴兴县男。

武则天临朝称制,擢姚璹为夏官侍郎。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反武则天的军事叛乱,姚璹的堂弟姚敬节参与其事,他因受株连,被贬为桂州长史。武则天称帝后,竭力宣扬武氏执政是上顺天意,下应祥瑞,为自己加上了“圣母神皇”的封号。姚受贬,想重新取得武则天的信任,因搜集带有“武”字的山川和草木名称,编纂在一起,上奏武则天,谎称这是万物“上应国姓”,武氏合当为国主。武则天闻后大喜,于长寿元年(692)初,擢姚璹检校天官侍郎。在任善于选补,时人称之。八月,召入朝为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参议朝政。是他首次提议,应由宰相班子负责将皇帝所讲到的军国要事当场记录,整理成《时政记》,存入史馆。此议被武则天采纳。唐朝从此形成一项制度,延续下来,各朝均作记载。

长寿二年(693),姚璹被罢相位,降为司宾少卿。次年八月,再任纳言。证圣初(695),加授秋官尚书、同平章事。武则天东封嵩岳,命他充封禅副使总知仪注。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烧毁明堂,武则天命重修明堂,又以他充使督修。事毕,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他当时甚得武则天信任,数次奏事,皆为采纳。时有大石国请献狮子,姚上疏谏止,说狮子远从碎叶运至洛阳,极为不便,武则天即令停献。又九鼎铸成,则天命以黄金千两涂之。他进谏说:“夫鼎者神器,贵在质朴自然,无假别为浮饰,臣观其状,先有五彩辉映,错杂其间,岂待金色,方为炫曜?”【注:见《旧唐书·姚璹传》】登封元年(696)五月,契丹发兵攻占了营州(今辽宁营口),武则天命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璹为副使,出兵抵敌。回朝后坐事,神功初年,左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蜀地偏远,当地“官吏多贪暴”人民敢怒不敢言。他到任后,执法严明,认真查处,使奸吏有所收敛。武则天闻知,专门下玺书褒奖,称:“夫严霜之下,识贞松之擅奇;疾风之前,知劲草之为贵。物既有此,人亦宜哉。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岁寒无改,终始不渝。乃眷蜀中,氓俗殷杂,久缺良守,弊於侵渔,政以贿成,人无措足。是用命卿出镇,寄兹存养。果能揽辔澄清,下车整肃。吏不敢犯,奸无所容,前后纠擿,盖非一绪。贪残之伍,屏迹于列城;剽夺之俦,遁形于外境。讵劳期月,康此黎元,言念德声,良深嘉尚。宜布琅邪之化,当以豫州为法。”武则天还对近臣说,凡为长官,能洁身者容易,但能使属下清白者甚难。姚璹二者兼有之。【注:见《旧唐书·姚璹传》】

有新都丞朱待辟以杀璹为名,拟据蜀为乱。武则天命璹查办。他依仗武则天的宠信,大肆捕杀涉嫌者千人,籍没者五十余家,被流配者十之八九,制造了一起大冤案,蜀中怨声载道。姚璹被召回京,拜地官尚书。一年后转为冬官尚书。长安中(701~704)以年老致仕。神龙元年(705)卒,遗令薄葬,赠益州都督。著有文集7卷。



  同年(公元632年)出生的名人:
释万回 (632711) 唐代高僧 河南省


  同年(公元705年)去世的名人:
苏味道 (648705) 唐代文章四友,唐朝宰相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

下一名人:袁智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