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同志生平(1919-201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教育部原党组成员、离休干部张健同志(享受部长级医疗单项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6月6日4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张健同志,男,1919年10月生于安徽省肥东县,1935年11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张健同志年仅16岁便投身革命,1935年11月在上海山海工学团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党团干事、党支部书记。1936年12月在上海沪西区国难教育社任工人工作委员会委员、党团干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健同志被党组织派到国民党66军战地服务团,任第一大队队长、战地特支委员。1938年1月起任武昌区委工人特别支队干事、湖北大冶石灰窑矿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9月到延安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起任绥德分区教育科督学、清涧县教育科科长。1941年2月起先后担任延安马列学院宣传研究室、中央教育院研究室、陕甘宁边区政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张健同志被组织派往东北工作,1946年1月任辽西民主学院教育主任,同年12月任合江省教育厅学校教育科科长,1949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处副处长。
张健同志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住了生死考验。他坚持战斗在第一线,坚决贯彻党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发动群众,鼓舞士气,为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努力工作,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消灭国民党反动武装,扩大解放区,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全国解放后,张健同志在教育部(高教部)先后担任初等教育司副处长,办公厅统计研究室研究员、主任,计划司副司长,办公厅研究室研究员、主任等职。
“文革”期间,张健同志被下放到教育部“五七”干校劳动,虽然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对党的信念从未动摇,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1975年5月恢复工作后,担任北京市劳动局革委会副主任、党组副组长。1977年10月调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79年3月任教育部党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1983年2月任中央教育科研所负责人、党组书记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85年3月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健同志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勤奋工作,深入实际,注重调研。他倡导实事求是,反对夸夸其谈,注重少说多做。他依靠组织,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努力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论述中国人民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他曾主编过《中国教育年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毛泽东教育实践》、《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当代中国教育卷》等学术专著,并主持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毛泽东和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00多篇,许多已经被编成教育文选,为后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提供了重要参考。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张健同志1995年8月离休之后,仍然关注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中央领导集体。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他以全部的经历读书、看报、阅读文件、外出调查研究,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注国际风云变幻,关心教育工作,表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
张健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百折不挠,无论是战争环境,还是身处绝境,都始终保持革命的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他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工作负责,一丝不苟,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他勤于思考,勇于开拓,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平易近人,他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本色,深受干部群众爱戴。
张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践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执著,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本文由教育部老干部局编印)
同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