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任宏,天然药物化学家。50多年来,致力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先后研制出延胡索乙素、高 甲素、3-乙酰 等多种镇痛新药;并发
现了一些抗心律不齐的有效成分,如关附甲素、庚素等。是我国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最早的药学家之一。
朱任宏,1900年10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山区太平墟朱坑村。少年时代的朱任宏在私塾读书,后转入当地城中兴民小学学习。由于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求学变革的浪潮不时冲击着学校。1917年他来到南京华侨子弟学校――暨南学校中学部继续求学。毕业后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就考入学膳宿费全免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后改为东南大学)。这所学校是一所科学与民主“五四”精神的大本营,是培养科学救国人才的摇篮。在这里,朱任宏抱着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以科学改造中国的大志而努力学习。1924年毕业后,在广东汕头朝阳铜盂中学任教,1929年又辗转到上海暨南大学附中执教,不久转入中法大学药科担任分析化学讲师之职。在两年的任教期间,他将教材编写成书,出版了《分析化学》等专著。1932年,赵承嘏教授在北平创办了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主要从事中药成分的研究,朱任宏获悉后即告辞原职来到研究所工作,从此进入了漫长的研究生涯,赵承嘏成为他研究工作中的启蒙老师。该所于1934年迁至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内,规模较小,那时所里除了赵承嘏外,还有梅斌夫、张泳泉和傅蕴珊等先生。设备也非常简陋,限于条件,仅采用经典方法分离植物成分,做一些植物化学前期的工作。尽管如此,在赵承嘏指导下,对除虫菊、细辛和三七的研究却颇有成绩。1937年,他获得中华文化基金会奖金,由赵承嘏介绍去日本东京深造,后因日军继续侵入华北和华东等地区,赴日深造之行因而未成。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公共租界,药物研究所关门,人员遣散。半年后,药物研究所得到光明药厂帮助才恢复了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应吴学周先生之邀,他来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立了有机化学研究所,所址在上海长宁路理工馆内。当时朱任宏家住广元路,为了节省家庭开支,他每天都徒步往返,十分辛苦。庄长恭所长获悉后,于1950年将他调至药物所(解放后改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至今。
几十年来,朱任宏对中草药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中外杂志上发表了80余篇论文。朱任宏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敢于直言,热爱人民,对党忠诚。即使在“文革”时期受到无情摧残和精神折磨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他的生活同他的工作作风一样,朴实无华,勤俭朴素,衣着简单。他从不讲究个人享受,即使出差在外,亦处处为国家节约,从不提物质上的要求,更不挑剔饮食。他总想着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唯一的爱好是做科学实验,即使节假日亦常到实验室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辛勤工作。如今,他所培养的青年学生,都已成为科技队伍中的业务骨干。
朱任宏现已年过九旬,但他仍毫不松劲,坚持耐心指导研究工作,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