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铜陵 > 枞阳人物

何则贤


[公元1873年-1960年]

何则贤(1873——1960),字稼儒,一字保农,晚号慎独老人,今枞阳镇人。则贤少时才华正茂,因家贫不能长期就读,遂远游北京。年方20,入直隶总督袁世凯幕下。其时,天津发生大小钱案件,府县不能决断,案件积压日多,县令因此被撤职者多人。朝廷严旨责令直隶总督派何则贤前往清理积案,则贤至,以物价准折银元盈亏,两个造钱局悦服,积案遂清。总督奇其才,提任清汀县知县,后任六安、蓟州、晋州等地州官,迁顺天府北路总督。顺天府境内有某亲王的田地数千顷,大半都已出售给农民,而王府籍口清丈田亩,夺回民田。亲王暗中请则贤帮助,则贤不畏权贵,坚持以契约为断,王府奸谋不得逞,农民得保有其田。

民国5年(1916年),则贤任邱县知县,县境屡遭大水灾,民不聊生。则贤到任后,遂亲自呈文:“霍邱与颍上接壤,中隔淮河,颍居淮北,霍居淮南,地势低下,河腹淤浅,一遇水涨,尽成泽国,连岁遭灾,实由于此。”在议治水方案时,有人提出保北岸舍南岸的主张,对此则贤认为“淮水为害,两岸相同,若仅筑北岸,而置南岸于不顾,则颍之获益良多,而霍之受害更重,必须双方兼顾,同时并举,俾得利益均沾。”由于剖理透彻,论据充分,得到督办皖北工赈委员会的首肯,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俾使残堤“始一律得臻完固”。当时县内豪绅刘某与佃户裴某发生争论,则贤按情处理,佃户得胜。霍邱人民对则贤为人民办事,主持公道,无不敬仰。后任河南政务厅厅长;转至河北,任大名道道尹。时革命志士在大名有所活动。国民党政府指名追捕,则贤密遣而去,并以“业已逃走”上报,很多志士赖以保全。此后则贤弃官寓居北京。

则贤为人廉洁奉公,恬淡寡欲,自清末以至抗战事起,任官职数十年,仍然老屋数间,别无财产;而救人之急,则不遗余力。旅居天津时,管门老翁的姻亲一老妇死,无法入殓,则贤即以当日典质衣物的银两尽与之。则贤从兄鲁儒客死天津,其妻女与妻父母及两女皆赖则贤供养。

抗日军兴,则贤归里,乃课徒自给。新中国建立后,他于1956年任安徽省政治协0议委员,时年已80余。1960年卒于家。则贤素工诗,情致淡远;工行书,居北京时,尝以卖字为生,往来笔札,人多宝藏之。



  同年(公元187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吴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