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南通 > 海门人物

卞之琳


[公元1910年-2000年,当代著名诗人]

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出生海门市三厂镇(原汤家乡),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大批诗作问世。抗日战争初年,访问过延安、太行山区前方,亲聆革命领袖的教诲,广交革命作家,深入战士和群众之中,写出了有重大意义的《慰劳信集》和《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一年来战斗小史》及战地报道、杂文和短篇小说等。先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教员,四川大学讲师,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天津南开大学教授。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研究员。1949年回到北京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评论和翻译。他还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他积极参加思想改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政治运动,上山下乡,深入群众,写出了不少佳作。即使遭到不公正的批评,也能坚持工作,毫无怨言,直至1958年终止写作,转向翻译和研究工作。“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忙于带研究生,不断进行研究和著译工作。其中《断章》一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成为千古名句而广为流传。

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既写自由体诗,又写新格律诗,在新诗格律化问题上进行持续不断探索,著有诗集《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与李广田、何其芳合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1930~1939)、《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山山水水》、《人与诗:忆旧说新》等。

是一位杰出翻译家。早在1936年他的翻译文集《西窗集》就为文学青年竞相传诵,而其代表译著《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更成为中国莎氏作品翻译的最高成就,研究著作《莎士比亚悲剧论痕》是中国莎学研究中的里程碑。他的主要译著还有《英国诗选》、《纪德:浪子回归集》等。

还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外国文学卷》的英语和爱尔兰语部分。曾撰文评述“现代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 和现代性的关系。在他90高龄时,献出了文集、译文共6卷。这些成果对学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评卞之琳著作的有《卞之琳——中国现代诗研究(荷兰)》、《卞之琳著评研究(香港张曼仪)》、《卞之琳与诗艺术(北京袁可嘉等)》、《卞之琳评传(苏州陈丙莹)》。

2000年1月,卞之琳被中国诗歌协会授予“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

卞之琳一直在外地工作,但有很浓郁的乡情,时刻想念家乡。1936年10月,在青岛突然接到母亲薛万芝病危的电报,当赶回家时,母亲已病故,他痛不欲生。1946年6月从昆明转道香港、上海回到家乡,探望已阔别10年之久的父亲。最后一次是1972年,时处“文革”-时期,卞之琳回到家乡,心情十分忧郁:“到了目的地,却见改名大新镇的汤家镇早不存在,因受江水威胁,已内迁二三里外,只剩下一些零星住户,家屋还未拆完。”满目荒凉,飞鸟无踪,池水污染,游鱼绝迹。然而他还思念着家乡,1984年,他得知编纂《汤家社志》时,欣然写了2000多字的代序《读志志感》。1991年应约为《江苏县邑风物丛书·海门卷》写了4000余字的《沧桑琐话》的序言,字里行间,充分反映了卞之琳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和寄予厚望。

2000年12月3日,有关方面为其举办《卞之琳文集》学术研究会和新闻发布会时,这位著名学者盎然长逝。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0年)去世的名人:
程千帆 (19132000)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下一名人: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