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菏泽市 > 鄄城县人物

王鸿一


[公元1874年-1930年]

王鸿一

王鸿一 (1874—1930)名朝俊,字鸿一。清末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今属鄄城县张志门乡) 人。民主革命时期革新派,教育家。12岁读完四书五经,18岁进秀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省立高等学堂,一年后,被选荐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在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毕业回国,任曹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教员。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菏泽创办第一、第二公立小学堂,并发动学生自费赴日留学。后又创办了普通中学堂、巡警学堂、曹氏女塾(后改为菏泽公立女子师范学校)。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他担任曹州中学堂监督,并劝镇守使创办了实业学堂,在小教场设立肥料场,科学配制肥料,以振兴农业。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办保姆养成所及幼稚园。辛亥革命前夕,王鸿一发动11县的进步人士在菏泽成立“尚志社”,鼓励各校学生分赴上海、徐州等地参加革命,并在城内起事响应,以推翻清政府。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1月任教育司长。上任后将原来的腐化官僚尽行铲除,选拔优秀人才,健全强有力的组织,使全省教育面貌为之一新。为发展地方企业,请周自齐设立曹州善后局,所属11州县开设草帽辫传习所,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巴拿马赛会上获得优等奖。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王鸿一愤然辞职,回曹州办学。并四处活动,号召倒袁。事闻于袁,即电令山东都督周自齐将其就地正法。周令山东岱北观察使夏溥斋到曹州查办,授权将王就地正法。夏与王是邻县人,见王鸿一出示袁电。王鸿一谈笑置之,视死如归。夏大为感动,回省力保。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复命,鸿一免于被害。1918年王鸿一当选山东省议会议长兼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后他只任省长公署顾问。他联合地方知名人士,组织地方政治讨论会、教育实业研究会,组织民治社于烟台、青州、东昌、济南等处,创设鱼、蚕、棉、矿各项试验厂,又由省议会制定单行法规,饬各县成立劝业科。“五四”运动爆发,他借巴黎和会拒签之机,参与全省民众团体,开展大规模-活动。并赴北京晋见总统徐世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1921年,北京大学教授梁漱溟来山东济南第一中学讲演东西文化和哲学,王鸿一对其甚为钦佩,结为好友,与其商榷昌明中国文化措施,认为厉行村治为最有效的方法。在韩复榘支持下,他同梁漱溟在曹州办起了重华书院 (1929年春迁到郓城黄安),办学经费全靠王鸿一筹措。后移居北京,创办《中华日报》《村治月刊》,在百泉设村治学院。他以华北人稠地少,生计艰难,建议省政府向西北移民,并亲自联络冀豫两省,组办西北垦殖公司,移菏泽贫民3000余人至绥远河套开垦。1925年,孙中山出师北伐,王鸿一与吕秀文在曹州组织国民革命第五军,为河南声援,后因寡不敌众失败。后为山东督军田中玉张宗昌不容,暂避于北京东郊民巷亚德大楼。张作霖将其照片悬挂于前门洞内,悬赏10万元缉捕。王鸿一化装出逃,直至张宗昌失败、张作霖死后,才得以公开进行政治活动。1930年春,国民政府任命王鸿一为内政部代次长,他四处奔走,奉劝阎锡山冯玉祥段祺瑞合力反蒋。 1930年7月病故于北京。后来遗骨迁葬于济南市鞍山下。其著作有《三十年来衷怀所志之自剖》等。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黎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