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叙州区人物

赵景深


[公元1902年-1985年,民间文学家、戏曲学家]

赵景深

赵景深(1902~1985)民间文学家、戏曲学家。字旭初,曾用卜朦胧、冷眼、邹啸等笔名。四川宜宾县赵场(今宜宾市)人。

幼时住天津姑母家,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后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曾为《益世报》编过《新知识》副刊,后经郑振锋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就教于上海大学,1927年任开明书店,继又主编《文学周报》,译出《契诃夫短篇杰作选》,并自编出版《中国文学小史》。1930年起,赵先后担任北新书局总、安徽学院中文系主任,并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教授。一生出版著作约百卷,近千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国小说丛考》、《民间文学丛谈》、《宋元戏文本事》、《元人杂剧辑选》、《元人杂剧钩沉》、《元明南戏考略》、拥清曲谈》、《读曲小记》、《中国戏曲初考》、《小说戏曲新考》、《曲论新探》等。

赵景深少年时在安徽芜湖读书。1920年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1922年秋任新民意报社文学副刊编辑,并任文学团体绿波社社长,同焦菊隐、万曼等编《微波》《蚊纹》《绿波周报》等刊物,并向郑振铎编的《儿童世界》《文学旬刊》投稿。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秋到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同田汉、叶鼎洛等编辑《潇湘绿波》杂志。1924年翻译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火绒匣》《白鹄》等。在商务的《少年杂志》上发表。是较早把安徒生作品介绍到中国读者的翻译家。以后还翻译了俄国作家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

1925年回上海,任上海大学教授。1927年任开明书店编辑,并主编《文学周报》。1930年开始任北新书局总编辑,直至1951年。 1930 年还曾主编《现代文学》,并任复旦大学教授。1933年受郑振铎的影响和鼓励,从创作与翻译转而研究古代戏曲与小说,活学勤奋,成果丰硕。仅戏曲研究主要著作即有《宋元戏曲本事》《元人杂剧辑选》《读曲随笔》《小说戏曲新考》《元人杂剧钩沉》《明清曲谈》《元明南戏考略》《读曲小记》《戏曲笔谈》《曲论初探》《中国戏曲初考》等10余种,计数百万字。又曾为研究生及报社讲习班开设《中国戏曲史》《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史》等课程。1942年曾主编《戏曲》。解放后一直在复旦大学任教。

为打破单纯从剧本与文献阐释昆剧历史、评论作家作品的研究方法,40年代拜昆剧名旦尤彩云、张传芳为师,苦学8年,又与友人俞振飞、徐凌云及“传”字辈演员相互切磋。凡建国以来有关改革与振兴昆剧的重要活动,无不积极参加。1956年11月上海主办第一次南北昆会演,任艺委会成员兼剧本组召集人。1957年4月在上海市文化局的支持下,集管际安、叶小鸿、段光尘、朱尧文等业余活动家,积极鼓励社员去电台、学校、工厂彩串演出,同时发动全家粉墨登场。主编出版《谈昆剧》《关于唱曲用的曲谱》《唱曲偶记》《昆曲的鱼模韵》等,帮助群众认识昆剧,扩大昆剧的社会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戏曲评介人联谊会主席、中国通俗文学会会长、中国戏曲研究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等职。

赵景深培育了一批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的传人。如陆萼庭、蒋星煜、胡忌、徐扶明、李平、江巨荣、彭飞、朱建明,及故世的叶德均、戴不凡等,因而中国内外有“赵门”之说。曾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80年代集全国专家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时,任戏曲卷编委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宋元戏文本事》(1934)、《元人杂剧辑逸》(1935)、《读曲随笔》(1936)、《小说戏曲新考》(1939)、《元人杂剧钩沉》(1956)、《明清曲谈》(1957)、《元明南戏考略》(1958)、《读曲小记》(1959)、《戏曲笔谈》(1962)、《曲论初探》(1980)等10种。


人物关系:
学生:
陆萼庭 (19242003) 戏曲史专家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