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安溪县人物

陈丙丁


[公元1888年-1950年]

陈丙丁,安溪县官桥镇官郁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丙丁3岁时,父客死印尼。6岁时,母在家中病故。全靠祖母胡氏抚养。稍长即为人牧牛,维持个人生活。

二十五年,12岁的丙丁随堂亲远渡重洋,到荷属爪哇西垅当店员。三十三年自到椰城(今印尼雅加达)经营小商摊。由于他经营有方,服务周到,生意日益兴隆。几年后,即与其叔陈迴义在椰城开设顺美成公司,经营当地胡椒、咖啡等土特产,批零兼营,事业大为发展,成为印尼侨界著名的企业家。

丙丁为人诚恳,注重信誉,热心公益事业,能维护华侨正当权益,深得华侨的信赖。民国4年(1915)至19年,先后被推选为椰城中华会馆董事长,福建椰城会馆会长等职务。他身在异域,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曾发动华侨投资建设嵩(屿)漳(州)铁路。当孙中山在海外为革命筹款时,丙丁积极响应,筹集巨款,多次受到国家褒奖。4年和6年,分别获“爱国徽章”和“ 共和奖章”,18年和19年,获国民政府财政部和全国赈务委员会颁发的二等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各一枚。丙丁以其出色的活动和成就,成为众望所归的侨领之一,被誉为当时“印尼华侨中最负重望之一人”。12年和21年,曾分别被聘任为福建省长公署顾问和中央侨务委员会顾问。

丙丁在经济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亲身感受到文化教育的重要,从而萌发兴学育人的念头。11年,即与其叔迴义汇寄专款,委托乡亲中医师陈书义,主持创办“曾郁小学”(今官桥中学前身)。当年开办,暂以官侨文庙为校舍,聘任教师4人,招生80多人。至18年学生已增至160多人,原有校舍适应不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丙丁又与陈迴义捐献银元一万多元,新建一座1200平方米的校舍。嗣后又充实设备,添置图书,使学校初具规模。又协助创办“蓝溪中学”,捐资为学校充实设备,并被聘任为该校校董。

16年初,丙丁在印尼倡组“椰城福建会馆”,出任首届会长。并组织“印尼华侨回国商业考察团”,自任团长。率团经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朝鲜,而至中国东北、北平、南京、上海、杭州、厦门,行程一万多公里。在厦门逗留期间,邀集“旅厦安溪公会”的同乡座谈,共商建设桑梓大计。厦门本是安溪旅外华侨的出入门户,从厦门至安溪要翻越1200米高的东岭,行旅极为不便。加上当时地方不靖,常有盗匪出没,行旅安全没有保障。从海外归来的华侨,望而却步,有许多人因“不得返乡一游”深表慨叹。“旅厦安溪公会”曾于15年春发起创办安溪民办汽车路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资金拮据,工程迟迟未能进行。丙丁对此创举极表赞同,愿助其成。当即表示愿出五千元(后增至一万元)作筹备费,并出任财务主任,承担招股集资任务。他回到椰城后即积极宣传鼓动,以他的信誉和声望,在三个月内,即募得股款30万元,超出计划在该地募股的定额。17年3月工程正式动工,19年冬全线61公里建成通车,20年正式经营客货运输业务,成为安溪历史上的第一条公路,安溪交通闭塞状况得到改善,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

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倡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丙丁与之紧密配合,独负印尼一带华侨募捐任务,筹募巨款支援祖国抗战,从而和陈嘉庚结成亲密友谊。解放后,陈嘉庚两次亲往其家探望其亲属。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丙丁回国寓居厦门,他目睹战争造成的创伤,深感不安,竭力敦促尽快修复安同公路。35年初,即会同叶采真林泗水、林长青等在厦门成立“安溪建设协会”,出任复路委员会董事长。经过他的努力,很快筹足资金,修复公路。并重置车辆,恢复营运。同时会同钟铭选(另有传)合献大米550担,在官桥建立依新医院(今官桥医院前身)。

此外,还主持恢复厦门民生布厂,自任董事长,募股集资,使布厂恢复生机。投资建设福建造纸厂,出资维修厦门中山公园,鼓励侨资建设厦门美头山华侨新村。

解放后,丙丁被选为厦门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厦门市归国华侨联谊会印尼分会筹备委员会主任。

1950年4月30日,丙丁在厦门美头山华侨新村病逝。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李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