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愧生,南安诗山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出生。青少年时期在厦门同文书院读书,攻读英文,后到菲律宾协助其叔戴金华经商。戴金华是马尼拉一位富商,早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尽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斗争,在华侨社会中有较高声望,这对愧生的成长有较大的影响。
1911年,愧生在菲律宾加入同盟会,同年,奉叔父命回家乡创办崇诗学校,翌年到厦门与许卓然、陈清机创办《应声报》,宣传革命。在讨伐袁世凯运动中,《应声报》大量尖刻地揭露袁世凯的罪行。“二次革命”失败后,《应声报》被查封,愧生南渡菲律宾。1914年,中华革命党菲律宾支部成立,戴金华主其事,愧生任党务科长兼评议会议长,积极协助戴金华做好支部工作。民国6年(1917),孙中山南下广州开展 斗争,愧生捐资购买军需 支援。北伐战争期间,愧生在菲律宾发动华侨筹募巨款支援。
民国20年,愧生回国参加国民会议,出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次年任侨委会常务委员,民国24年,调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监察使、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奉命前往南洋劝募救国公债和开展航空救国劝募运动,民国29年底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海外部副部长,抗战胜利后主持南洋办事处工作,创办《中兴报》,重修海外革命圣地“晚晴园”。民国37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侨务委员会委员长,1967年由菲律宾移居台北,任国民党中央评议会委员、海外华侨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79年4月11日在台北病逝,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