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台山人物

何干之


[公元1906年-1969年]

何干之(1906~1969)

何干之,原名谭郁君(毓均),又名谭秀峰,广东台山人。父亲谭文业是旅美华工,母亲李氏在乡务农。

民国9年(1920),何干之到广州广雅中学和岭南大学附中学习,民国15年考入中山大学教育系。受当时国民革命的影响,何干之研究各家学说,从《新青年》和《向导》等刊物中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

民国17年(1928)初,何干之回到家乡,任昌明小学校长和《台山日报》,在多种报纸上发表了10多万字的文章,针贬时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因这些文章触痛了当地士绅,何干之无法立足,遂于民国18年初离乡,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专修科和明治大学本科。留学期间,他自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何干之参加 日本侵华的-斗争,后愤然回国。

民国21年(1932)春,何干之在广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国文课。不久被聘为国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教授,开设《社会科学》和《中国经济》两门课,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何干之通过中山大学何思敬教授和上海“中国文化运动总同盟”的联系,于民国22年初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运动总同盟广州分部”,何干之任书记,秘密出版《一般文化》、《文化阵线》、《社会科学》等杂志。是年11月,因遭当局通缉,离开广州去上海,转入地下活动。年底,参加上海文总社会科学家联盟,编《-》杂志和内部通讯。民国23年5月由社联常委王华介绍,何干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调到社联党团和文总宣传部工作。翌年2月,因组织遭敌人破坏,何干之再次东渡日本。

民国25年(1936),何干之回到上海,在“上海著作人协会”工作。是年至翌年7月,他写了六七本专著,30多篇论文,约70多万字。主要有《列强支配中国的经济网》和《中日国力的对比》、《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末来》、《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以及《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等。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社会、近代社会、中国经济、国际政治和抗日战争诸方面。有的还被译成日文出版。这是他一生中著述最丰硕的时期。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创办陕北公学,何干之奉调入延安当理论教员。在延安,他写完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研究》等著作。民国28年(1939)7月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等4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何干之在华北联大先后任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政治研究室主任和晋察冀文委委员等职。后任延安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参加了整风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回华北联大工作;并担任《北方文化》、《鲁迅学刊》编委。民国35年任华北联大政治学院院长,培训从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翌年5月,联大和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何干之任社科部主任。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何干之任研究部副主任和历史系主任,并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主编《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于1954年出版为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并译成俄、英、越等国文字。

1958年,何干之公开批评了忽视系统理论教育的倾向,批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和平均主义,批评对毛泽东思想的唯心主义宣传。1959年庐山会议后,他受到严历的批判。1960年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协作,编写百万字的《中日关系史》。“文革”-中,何干之受到百般折磨。1969年11月16日去世。

遗著《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整理后出版。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