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俐依
(1930~1985)
彭俐依,女,长沙人,1930年4月8日生。父亲彭菊生是湘剧名琴师,她幼时聪颖,
随父在戏班中成长,耳襦目染,不论高腔弹腔,一学就会,见者称许。1942年她随父在桂林参加田汉领导的“中兴湘剧团”,诗人安娥曾教她读书识字,在戏班中曾受过湘剧名演员吴绍芝、徐绍清的关怀和指点,后又拜师萧金祥,边学习边实践,进步甚快。抗日战争胜利后,她作为湘剧义华班的主要演员,演出于洞庭湖区各县镇。
1949年8月,她全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政治部洞庭湘剧工作团,曾主演《九件衣》、《江投渔歌)等新剧目。1952年她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与徐绍清合演高腔剧目《琵琶上路》,获二等演员奖;1955年在湖南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主演《拜月记》中的王瑞兰,获一等演员奖。1957年《拜月记)拍摄成电影,为湘剧第一部戏曲艺术片。
她擅长青衣,兼工花旦,嗓音浑厚圆润,行腔富有特色,尤以高腔更具功力,自成一家。她对艺术创造严肃认真,对所演人物能不断钻研、创造、发展;为更好地表现《描容上京》中的赵五娘描容形态,便决心学画,亲身体验;在《闯帘》一折中将赵五娘的“一闯”发展为“三闯”,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她重视改革音乐唱腔,如弹腔戏《断桥》中所创造的“正南路三眼”的新板式,得到戏曲音乐界的赞许,并已广泛流传。其撰写的表演艺术文章及艺事回忆录共约10万字,改编的《琵琶记》经范正明整理后,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她于195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副主席。1958年任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1978年任湖南省艺术学校副校长。1985年1月16日,彭俐依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