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闳,(公元前156—87年)。西汉天文学家,巴郡门中(今属四川)人。
汉武帝时出现天象与历书不符的三十初一大月亮的事,朝野均提出修订历书的意见。钦天蓝的官吏承担不了这个任务,武帝下令征招民间天文学者,在谯隆、司马迁的推荐下,落下闳去到长安。第一项工作是提方案。官方和民间都提出了许多个方案,最后选定了落氏的81分律历方案。几经寒暑,元前104年完成,汉武帝改元太初以兹纪念。在修订《太初历》的过程中,落下闳有许多巨大的科学成就,总起来说是四面八点。
第一是天文理论方面的《浑天说》。落氏认为天是蛋壳,地是蛋黄,整个天地浑圆如弹丸。天和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绕着两极在旋转,并确定其出入地都是36度。
第二在天文仪器方面创制了“浑天仪”。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是演示天象,落氏的是主测量。后经-李淳风、南宋沈括、元朝郭守敬的改制,发展成今天的简仪。简仪赤道环的装置,为今天各国安置天文望远镜时广泛采用。
第三为修新历所测得的数据及其使用。测算出一年是365 385/1539日;一月为29 43/81日;135个月有23次日食的日食周期,以此来校正一月的朔、望;测出了五个行星的会合周期(求历元需要),与当今测数相比,误差是0.03到0.59日。《太初历》实行了千古不变的正月为岁首,纠正了过去以十月为岁首的错误;使用了科学的无中气置闰法(一年有24个节气,单数为节,偶数为气)。
第四在数学方面用连分数的原理进行计算。一千六百多年后的欧洲人朋柏里才提出这个原理。李约瑟称落氏是天文学上“灿烂的星座”。日人新城新藏说:“太初元年之制定历法,是中国天文学史上当特书大书之事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