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玉藻(1892~1929年),中国早期飞机设计师之一。字蕴华,又字问华,蒙古族人,原姓克什克腾氏,为驻京口蒙古左翼镶红旗六甲人氏。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于镇江腰刀巷(一说竹竿巷)。少年时代在京口八旗中学堂学习。光绪三十三年(1909年),考入江宁江南水师学堂,学习管轮。宣统元年(1906年),以品学兼优被选入英国海军根据地朴茨茅斯学舰队业务。后又考入纽卡斯尔阿摩斯庄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以……[详细] |
吴子周(1884~1957年),原名鹤龄,以字行,镇江人。少时,潜心经世致用之学,读赫胥黎《天演论》,深以清代国势崩颓为忧。从其伯父吴兰宾习医,勤于学习,有所成就。 宣统年间,与陈邦贤等人创立丹徒县自新中医专科学堂,开中医教育风气之先,与沪、扬等地医友合作,兴办《医学扶轮报》,又复秉承其伯父所手创之卫生医院,并继续兴办慈善事业。临床,则吸取西医科技之长与器械之精;教学,则为学生编撰生理学、……[详细] |
赵醉侯(1868~1945年),原名赵玉森,字瑞侯,因嗜酒豪饮,遂号“醉侯”。祖籍丹徒大港镇人,后定居镇江城内月华山下。光绪十九年(1893年),入江阴南菁书院读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到上海南洋公学教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南京方言学堂教书。宣统二年(1910年)经马相伯介绍,入上海复旦大学担任历史教授。1912年,受王云五之聘,为商务印书馆,编写中国历史的大学教材。1916年……[详细] |
黄亚兰(1903~1987年)女,镇江人。18岁嫁给著名世界语活动家符恼武为妻。29岁时其夫去世,黄亚兰独立抚养7个子女。沦陷期间,黄亚兰带着子女躲避敌人破孩,赖以为生的商铺因而倒闭。民族灾难使黄亚兰觉醒,支持、掩护两个儿子在镇江城区从事秘密抗日活动。解放战争时,她积极支持6个子女参加革命。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她又将最小的女儿送至军事干校。黄亚兰的爱国行动,激发了城区许多母亲送子参军。中国……[详细] |
杨华年,1921年出生,系杨瑞年之弟。1934年毕业于八叉巷小学,后到黄山中学(今省立镇江中学前身)读书。1937年初中毕业。1939年,响应姐姐杨瑞年召唤,奔赴安徽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不幸被捕,关进上饶集中营,被编在六队,囚禁在上周西村。在狱中,拒绝特务威逼利诱,英勇不屈,遭受种种折磨。身染回归热病症。1942年6月17日,参加了有名的东石-,在奔跑途中,由于长期的疾病和苦……[详细] |
吴寄尘(1873~1935年),又名兆曾,字缙云,别号咏秋,镇江人。5岁丧父。中年始协助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1926年张謇病逝,吴为张作墓志。1930~1933年,负责并出巨资创建绍宗国学藏书楼,将自家书室“咏秋轩”藏书送往楼中收藏。1935年,因病由沪返镇,在绍宗藏书楼休养,并思考藏书楼长久规划,8月病逝于绍宗藏书楼。……[详细] |
夏佩白(1887~1959年),镇江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考入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数理科。投师柳诒徵,两人成为忘年交。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后,任镇江第三高级小学教员,后至芜湖安徽公学任教。1930年8月,省立镇江中学聘他为教务主任。1932年秋。被聘为镇江师范教务主任。编写了《高中物理学》、《物理实验法》,被教育部选为全国高中物理的通用课本。1934年8月,夏佩白被调至江苏省教育……[详细] |
丁闇公(1870~1930年),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原名丁传靖,字秀甫,号闇公,镇江人。宣统元年(1909年),在苏州参加全国举贡献考,在预考中名列江苏省第一,被推荐在北京参加礼部考试,由于考官的疏忽,意外落榜,引起京师学术界纷纷议论,考官吴昌绥亲自到丁的住处,愿承担责任,并愿奉丁为师。后由陈宝琛(宣统之师)出面,奏聘丁为礼学馆纂修。主要著作有《闇公诗存》、《闇公文存》、《沧桑艳传奇》、……[详细] |
杨效颜,为镇江杨门三烈士之父。大革命时期,由恽代英介绍参加中国国民党,主张国共合作,系国民党左派人士。解放后,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镇江市第一届常委会副主任委员,后任市民政科科长。……[详细] |
宗仰(1865~1921年),俗名黄浩舜,别号乌目山僧,又号楞伽小隐,法号宗仰、中央。常熟梅李乡人,少年时在金山寺出家。光绪十八年(1892年),犹太富翁哈同夫人罗迦陵游金山时,一见之下对其学识十分敬佩,邀他到上海设计爱俪园。此时,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并与他们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组织教育会。《苏报》案发,避祸日本。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并与秦毓鎏、陈去病等《江苏》月刊,宣传革命。 191……[详细] |
海龄(?~1842年),晚清将领。姓郭洛罗氏,满洲镶白旗人,历任总兵、副都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底,任京口副都统(其衙门现在是市政路军分区招待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鸦片战争中,海龄奉命率旗兵、青州兵共1600人防守京口,是月十四日,璞鼎查率领英国战舰25艘,运输舰和帆船42艘,共1万2千多人,侵入镇江前哨圌山关,进攻京口。防守京口外围的参赞大臣齐慎,湖北提督刘允孝所部,稍战……[详细] |
张曾(生卒年均不详),约乾隆十三年(1748年)前后在世,“京口三诗人”之一。字祖武,性淡泊未仕,布衣一生。诗笔清华,多有逸响。客居苏州,与诸名士宴于勺湖亭,每赋一涛,同席咸服其才,后游京师,馆大学士英廉家三载。然恃才傲物,酒酣辄骂座,晚年困苦以终。著有《石帆山人集》。……[详细] |
余京(1664~1739年),清初“京口三诗人”之一。字文圻,祖籍徽州,父经商于京口,遂居镇江。余京3岁丧父,母张氏略通文墨,立志不嫁,亲自授课,抚育孤儿。10多岁时,熟读经史。白天经商以养母,夜间在“今雨轩”读书,又10余年,诗学初成。母逝,作《哭母诗》若干首,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沈德潜游焦山,偶读余京两首诗,极为赏识,从此为世人所重。著有《江干诗集》。余死后,沈为其作墓志铭,并为诗集作……[详细] |
刘涓子(约370~450年),京口人,善医学,尤精外科方术。晋义熙六年(410年),随刘裕北征,专治被创者。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成《刘涓子鬼遗方》,原10卷,今存5卷。述其平生治病经验,分述痈疽病因及鉴别。内容重于“金创”外伤疗法及痈疽发背,疥癣及发秃等治方。使用炙法,薄贴法,针烙纸捻引流内外并治等疗法,均为当时突出医学成就。元嘉二十年(443年),居秣陵(今南京》,另有《神仙遗论》等著……[详细] |
冷士嵋(1628—1711),字又嵋,号秋江散人。明末秀才,世居丹徒镇。兄子曦,聪明好学,少有大志,因见天下大乱,弃文习武,练成百步穿杨的本领,被州官召去统领士兵,后入史可法部为下级军官,在丹阳抗击清军牺牲。士嵋18岁时,随兄参加战斗。义军溃散后,身受国亡家破之苦,回到丹徒隐居,课徒为生,以图书诗史自娱,矢志终身不入城市,不为清朝做官。清朝官吏登门拜访,也闭门拒见。好友张九征在吏部任职后,几次推荐……[详细] |
叶玉森(1880~1933年),我国早期研究甲骨文的专家之一。字荭渔,又字红于、杏杉,别号中泠亭长、梦颉盦主,又号五风楼主,镇江人,初庄镇江九如巷,后迁德仁里5号。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叶玉森和赵伯先同案考取秀才。后自费留学日本。初入早稻田大学,后入明治大学学法律,并加入兴中会。回国后,任南京宁属师范教师。民国初年,任镇江县议会议员,苏州高等法院检察庭长。入南社,与吴江柳亚子相友善,历任安徽……[详细] |
夏遹声(1907~1982年),原名福宝,又字力生,镇江人。自幼爱好美术。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后执教于南通中学,授美术、工艺课。与进步戏剧工作者赵明彝、颐而已、舒绣文等相交往。著名演员赵丹是他的学生,两人并成终身知友,1937年,夏遹声回镇江,受聘于京江中学。抗日战争时期,随校迁沪。胜利后,随校迁回镇江,任训育主任,并教授美术专业课程。 解放后,历任镇江市人民政府文……[详细] |
何默(1911~1987年),原名何帮冕,镇江人,为本邑教育工作者。1927年秋,何默考入江苏省镇江中学读初中,后因与一杨姓女生同演田汉所著话剧《南归》,而被学校勒令转学。1930年秋,考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后迁镇江,即今镇江中学)高中师范科就读,并加入“南钟刚社”。1933年,演出洪深所著话剧《五奎桥》。毕业后,在镇江大悲路小学任教。1934年,至私立敦本小学任教。1937年冬,镇江沦陷后到上……[详细] |
谢逸智(1908~1986年),台湾省彰化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眼科名医。1926年,在台中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求学。1930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大学医学系,又东渡日本。1932年,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眼科专业毕业。学成归国,先后在厦门、南京、镇江等地开业行医,1951年8月,任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刻苦钻研医术,曾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在眼科医术方面深得群众赞誉。 谢逸智为台……[详细] |
杨青年,系杨瑞年大妹。青年时就读于镇江师范。未及毕业,和17名同学于1937年奔赴延安抗大。毕业后,分配在江苏盐阜区(五分区)任党委书记(时年21岁),一直坚持地下工作,直至牺牲。被大连烈士陵园确认为烈士。……[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