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 > 凤凰县人物

熊希龄


[公元1870年-1937年,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

熊希龄

熊希龄

(1870-1937)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教育家、实业家。

湖南省凤凰县人,1870年出生于凤凰县一个官宦家庭。幼年入私塾。14岁中秀才。人称湘西神童。20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7年,湖南维新运动兴起。他以在籍翰林协助湘抚陈宝箴推行新政,任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延聘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他参与办理和兴办湘省近代航运。他创办了南学会、《湘报》;成立了“延年会”、“妇女不缠足会”等维新社团,促使“讲堂工场林立”“各州府学校纷起”,“民智骤开”。湖南维新变法独步一时,为全国之先。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谭嗣同等参与变法的六君子被杀。他在赴京途中骤病,未能按时到京,因而幸免于难,受“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惩处。此后,他蛰居衡阳、沅州等地闭门读书。

1902年,朱其懿调任常德知府,他一同前往,为其策划创办了西路师范学堂和常德中学。新任湖南巡抚赵尔巽,访知他办学成绩斐,便上报朝廷,请撤了对他“严加管束”的处分。他力助赵尔巽在湖南推行新政,实现其以“教育救国”的理想。

1904年东渡日本,考察实业和工艺。回湘后,他捐出沅州住宅,设立务实学堂,培养实业人才。还创办了醴陵瓷业公司。1905年由赵尔巽再度保奏解除了对他“永不叙用”的枷锁,恢复原官。同年由湘抚端方奏保,以二等参赞身份随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国后,适赵尔巽改任川督,由署江苏巡抚陈启泰奏调,任江苏农工商局总办兼充苏属咨议局筹办处会办。旋被两江总督端方委为督署文案,兼宁属咨议局筹办处总办,又任南洋印刷官厂监督。其时,还与人在民间筹办宝应长湖垦殖股份有限公司,并兼顾湖南醴陵瓷业公司,成绩广为时人称道。

辛亥革命后,他草拟的全国财政纲要,为孙中山黄兴所称赞。以湖南共和协会正会长名义,率副会长张学济等150人致电袁世凯,要他不要为清室而战。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命他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负责组织内阁。他以“不问党不党,只问才不才”的原则组阁,其内阁“有第一流人才内阁”之称。他发布了《就任国务总理布告》、《政府大政方针宣言》。《宣言》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上层希望健全法制,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真正共和国”的愿望。这与袁世凯企图实现封建--大相径庭。袁世凯以大总统名-散国民党和国会时,他均为副署,遭到了国人非议。1914年2月,他因不满袁世凯的-统治,辞去财政总长和总理职。袁世凯死后,他返回北京,力陈恢复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表明其坚持共和的立场。1917年7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任命熊希龄为政务评议会评议长。他目睹当局独断专行,政出私门,无可评议,即辞去职务。他各方奔走,调停南北战争,力求国家有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他偕同蔡元培等24位名流,联衔成立南北和平期成会,他为会长,蔡元培为副会长。但他们的努力,无济于事。

1920年秋,他回到湖南,帮助谭延闿推行“地方自治”,企图实现通过“分治”、“民治”、“总治”的途径来治理国家。但是在军阀混战中,“自治”变成“割据”,无助于国家统一。1917年,直隶京畿一带103县遭受水灾,25万多顷田土无收,有灾民600多万人。他督办京畿一带水灾河工善后事宜,以救灾赈饥为职志,浚河修堤,复平土地,“救活灾民逾数百万”。1918年又设立慈幼局,收养灾童1000余名。1920年冬设香山慈幼院,自任院长,收养无人领回、无家可归的孤儿“达数万人”。慈幼院逐步变为集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新型学校,成为当时国内外闻名的最完善的慈幼教育机构。

他从改良社会出发,以爱国爱民之心,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从1917年到1934年,历任顺直水利委员会会长、天津红十字会名誉会董、中华慈善团体全国联合会临时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社长、日本筹赈会会长、湘灾筹赈会名誉会长、永定河督办、陕甘赈灾委员、北平红十字会会长。与西人合办华洋义赈会,以工代赈,筑成潭宝公路。还创办了水利善后委员会,除急赈湖南滨湖十数县外,“尤努力洞庭湖之疏浚”。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义愤填膺,在北京发起“沪案失业同胞救国会”,召集各界人士在天安门追悼死难同胞。由他主祭,发表了催人泪下的讲话。会后还组织10万人大-,形成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占东北,全国掀起了救亡运动。他组织国难救济会,致电张学良、冯玉祥及东北各将领,坚持抗日,挽救国难。淞沪战起,日军大举进犯上海,他痛心疾首,发布《香山慈幼院院长通告》,号召全院师生以实际行动抗日救亡。“余虽六十老翁,此心不甘亡虏,一息苟存,誓当奋斗”。随即组织全家和慈幼院师生200余人为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携长女熊芷组成救护队,往长城前线救死扶伤,“日出于枪林弹雨中”。还设立朱其愁义助儿童幸福社基金。七七事变发生时,他乘船到上海,有人劝其回避。他说:“我是国民中的一员,国难当头,应尽义务,岂能回避!”即会同上海红十字会,从事救护工作。设临时医院4所、难民收容所8处,救出伤员1000余人,由战场救入安全地带的难民20余万人。

1937年12月18日抵达香港。25日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而逝世,终年68岁。葬于香港。1992年迁葬于北京香山。其著述甚丰。今人辑有《熊希龄集》行世。诗词文字原稿藏于上海图书馆。

《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熊希龄相关
人物关系:
儿子:
儿媳:

  经历历史事件:
五四运动 (公元1919年)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
袁嘉谷 (18721937) 云南唯一的状元 云南省红河石屏县

下一名人: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