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济,号敦仁,县维山乡林屋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
曾广济童年就读家乡私塾。民国4年(1915)进入县储英小学学习。民国7年,就读长沙明中德中学,民国14年考入天津国立北洋大学。在校期间,因与该校同窗进步学生江震寰、何燮过从甚密,江、河被张作霖安-逮捕,曾广济涉嫌-离校。民国16年春,经李立三、恽代英介绍至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党务股工作,是年秋因汪精卫发动-政变撤离,寓居汉口鹦鹉洲。民国19年反籍,在家乡维山开办补习班。民国20年,县城私立上梅中学筹办,曾广济为该校校董会成员,公推总揽校务。其间,曾广济以其出色的办事才能,与校董会其他成员一道,为该校崇阳岭校址的筹建做出了艰苦努力。上梅中学初址青石街原丽则女师,因房屋破旧狭窄,乃定城南崇阳岭另建新址。斯时,崇阳岭古木森森,庵寺道观会集。曾广济据校董会安排,多方筹措,四处奔波,几年之内,相继建起了教室楼、自修室楼、宿舍、厨房。为建校舍,学校每周开设劳动课,发动师生定期至工地搬砖挑瓦,一以节省资金,一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曾广济校务之余,亦与师生一起劳动,欢笑无间。为节资建校,在曾广济等带动下,教职员多减薪捐俸,或一石,或五斗,教师梁冠章等还一度义务从教。
民国30年,曾广济就任上梅中学主事,协助校长主管全校事务。该校以严于治校著称于时。为培养新的校风,学校从教学秩序至学生生活起居均建立严格管理制度。曾广济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慈爱有加。每天清晨,起床号响过,即入寝室催学生起床上操;上课时,必查巡教室,督促学生专心听讲;晚餐后,又常至自修室督促伏案不休的学生走出校门活动身体。每周周会,曾广济多亲为主持,青衫便帽,登台讲话,勉励学生勤学,讲授做人道理。为办好学校,曾广济广揽人才,对学有专长的教师,必高薪延聘,倍加爱护。抗日战争前后,该校曾云集一批省内外知名教师。其中既有县内文坛名宿、数理名师,亦有从沦陷区逃难至县的知名学者,只要学有专长,即诚心礼遇。30年代后期,中-员张竹如、李涵葳、闫戈南(三人均任过中共地下党新化县委书记)、袁柏云、王礼中、陈伯屿等均在上梅中学以教职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编印讲授《战时文选》,教唱抗日歌曲,出版革命刊物,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等。曾广济是力主抗日的,对进步教师政治身份虽有所闻,亦佯为不知,而对其抗日救亡活动,则热情支持。张竹如被国民党县政府怀疑时,曾广济以私人名义荐张去名矿商段楚贤家任家庭教师。为此种种,引起了国民党县政府对曾的警觉,于1941年春将其软禁于晏孝逊家,后经辛亥革命元老、县人曾继梧具保,始于次年夏复出。返校时,上梅中学师生欣喜至极,燃放鞭炮以迎。曾广济对贫寒子弟亦甚为爱护,曾资助多名品学兼优学生上高中,升大学,此类学生后都成为国内科技、文教界名人。
曾广济一生热心教育,为学亦有专长,尤擅数学、英语。抗日时期,中学教材供应困难,曾广济除组织各科教师编写适用教材外,还自编《算术》、《代数》、《三角》、《英文文法》四种教材,均取材精审,解说明确,为县内外多所学校采用。教师告假缺课,曾广济即予代课,或讲数学,或授英文,使不耽误学生学习。
1949年10月,曾广济受邵阳军分区司令员邹毕兆、政委彭清云派遣,去罗洪说服叛逃的县自卫大队、 大队一千余人返县城投诚,为新化的解放做出了贡献。1950年5月,曾广济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科副科长兼上梅中学校长。1954年7月,被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12月,当选为新化县副县长。1957年被错划为“ ”,“0”中备受折磨,一度被遣回原籍务农。尽管如此,曾广济追求进步,拥护社会主义之初衷一直未改。1970年彻底平反纠正后,于1981年1月当选为县政协副主席。耄耋之年,犹关心上梅中学之发展,多次为上梅中学复校复址奔波。
1989年10月,曾广济病逝于县城寓所,终年89岁。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之隆重追悼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