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人物

朱执信


[公元1885年-1920年,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

朱执信

朱执信,名大符,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广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读广州教忠学堂,与舅父汪精卫古应芬等组织群益学社,探求新知。光绪三十年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入法政速成科。留学东京期间,博览群书,广交朋友,结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深受革命思想影响。光绪三十一年,经胡毅生介绍,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并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兼书记。

朱执信
  
朱执信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同康、梁等维新派展开了中国要不要革命的激烈争论,朱执信参加了这场论战。自《民报》创刊后,朱在该报上发表了《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心理的国家主义》、《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土地国有与财政》等政论。他认为清廷-统治不可能真正实行民主和立宪,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去推翻这个反动统治,进行一场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政治革命,并力主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认为这是进行革命“所最当注意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于《民报》第二、第三号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一文,介绍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他评价《共产党宣言》,说“马尔克(马克思)之事功,此役为最”。

光绪三十三年(1907),返国后先后任教于广东高等学堂、政法学堂及方言学堂,并以此为掩护,积极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发动新军、绿林和会党,投身武装起义。宣统二年(1910)二月参加策动广州新军起义。翌年四月参加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发动顺德一带民军响应,并参加“选锋”(突击队),与黄兴等进攻督署,激战中负伤,-香港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朱执信从事发动民军起义,致力于广东光复。广东“独立”后,他离港返粤,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编练民军,准备北伐。南北和议后,任广阳军务处(后改名绥靖处)督办、广东核计院长。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离粤走沪,旋转赴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翌年10月返粤后,与邓铿策划广东反袁斗争和驱逐龙济光的军事行动。其间,又奔走南洋各地为革命筹款。民国4年至5年护国运动期间,主持了广州、东莞、阳江、雷州等地武装起义。他还为《民国》杂志撰写了《暴民政治者何?》、《开明-》、《革命与心理》等政论,揭露袁世凯--的真面目。

民国6年(1917)0运动开始。作为孙中山的重要助手之一,朱执信从事党务、政治、军事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协助孙中山以陈炯明统率的广东省长亲军为基础,编练成援闽粤军,占据汀州、漳州地区,发展革命武装。并多次往返广东、福建和上海之间,积极从事驱逐桂系军阀的军事活动。为唤起民众,他还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副刊《星期评论》和《建设》杂志,并且协助孙中山撰写了《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著作。

民国8年(1919)6月以后,朱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的鼓舞和推动下,围绕着革命的目标和道路,探讨了一些重大的政治、哲学问题,提出以俄国为榜样来创建理想的军队。民国9年(1920)夏,受孙中山派遣,赴漳州敦促援闽粤军回粤讨伐桂系军阀。嗣联络广东各地民军响应讨桂战争。9月6日,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宣布独立。9月21日,朱到虎门调停丘渭南部和东莞民军邓钧部冲突时,被乱兵误杀。民国10年1月,朱执信归葬广州东郊驷马岗。孙中山亲自步行执绋。廖仲恺等发起创办了执信纪念中学(现为广州执信中学)。


  朱执信相关
  经历历史事件:
护国运动 (公元1915年--公元1916年)
黄花岗起义 (公元1911年)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刘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