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鲁逸(1869-1926),报人,剧作家,字复生,号冬郎,笔名鲁一,南海九江人。
幼随舅父朱次琦读书,深得启蒙。曾“习歌谣,嗜招子庸所作粤讴,别有领会”,“年廿五,奔走沪、汉数年,不得志。”返粤后,与志士陈少白、郑士良等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反清革命。
先后在《世界公益报》、《广东报》、《华侨报》等有影响的报社任、记者,利用粤讴、班本形式宣传革命。是同盟会机关报《中国日报》主笔之一,并主编《中国旬报》、在《鼓吹录》栏目中发表大量粤讴、南音新作。1907年在澳门组织第一个志士班“优天影剧社”,自编自演;并克服重重困难,在广州、香港等地活动6年之久。次后,仍以报纸为阵地,揭露官场黑暗,同情民间疾苦,虽生活潦倒,遭军阀迫害而矢志不渝。1926年于香港病逝。
毕生写了大量粤讴散见于省港各报章。如诗如赋,滑稽多讽,被誉为“讴歌之王”。把粤讴的思想性、艺术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代表作有《思想起》、《珠江水》、《陌头柳》等粤讴本以及《虐婢报》、《贼现官身》、《关云长大战尉迟恭》、《梦后钟》、《范蠡献西施》、《奸官趷地》、《顺德女不落家》、《自由女卖茶》、《盲公问米》、《义刺马申贻》等改良粤剧剧本。尤其致力于粤剧改革、改官话为白话,改假嗓为真嗓,引用地方民谣入腔,为20年代粤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同年(公元1869年)出生的名人: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孩顐介柨鐔哄Т闂傤垱銇勯弬鎸庮潔婵炴垶姘ㄩ惌娆愩亜閵忥絾纭鹃柍瑙勫灴閹晠顢欓懖鈺€绱樻俊鐐€栧褰掑礉濞嗘挾宓侀煫鍥ㄧ⊕閺呮悂鏌ㄩ悤鍌涘13001937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蹭画闂備緡鍓欑粔瀵哥不椤栫偞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銊х彾闁割偆鍠嗘禒鍫㈢磼鐎n偒鍎ユ繛鍏肩墪閳规垿鎮╁畷鍥舵殹闂佺粯甯$粻鏍蓟閻旇櫣纾奸柕蹇曞У閻忓牏绱撴担鍝勵€撶紓宥勭窔瀵鎮㈢悰鈥充壕婵炴垶鐟$紓姘舵煟椤撶儐鍎戠紒杈ㄥ浮椤㈡岸宕卞▎鎴炴闂備礁鎼悮顐﹀礉瀹€鍕叀濠㈣埖鍔栭幆鐐淬亜閹扳晛鐒哄ù纭锋嫹 QQ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旈敮鍋撶粭娑樻搐缁€鍐ㄢ攽閻樺疇澹樼紒鐙€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