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宾(1881——1944),字太蕤,号鹤村,曾用名利臣、理成、君实等,1881年6月15日生于山西省猗氏县(今临猗县)黄斗景村。10岁起在本村上私塾,因家贫常常中断学习帮人打零工。17岁娶陈笙孺为妻,18岁入县学,补为廪膳生员。19岁在村设塾,教书以补家用。
1901年,入太原府办学堂,1902年调入山西大学堂中斋学习。1904年以官费生被保送到日本,先入日本盐仓铁道专科学校攻读铁道工程,后考入法政大学法律科。
1905年10月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即任同盟会山西分会负责人。1906年同盟会山西支部成立,他被推为支部长。为在省内宣传革命,他在东京与景梅九、景耀月、刘绵训诸同志创办《第一晋话报》,向国内发行,并积极参加争矿运动。因言论激烈,被晋当局禁止发行,加之同盟会员意见分歧,遂停刊。
随后,他和景梅九又创办了宣传革命的《晋乘》杂志,因经济拮据只出了三期。1907年,王用宾在太原集资创办《晋阳公报》,被推为总。但因学业未完,又赴日就读。该报于当年11月发刊,是山西第一家民办日报。
《晋阳公报》
1909年毕业回国,针对日本欲谋取安东至奉天的铁路敷设权,撰写《为安奉铁路敬告国人 日货书》万余言,发表于北京、武汉等地的五家报纸,引起日公使 ,被迫离京回晋。1910年因山西当局强令铲除烟苗发生“交文惨案”,残杀数十人,王用宾在《晋阳公报》如实报道,尽情揭露,山西巡抚丁宝铨下令抓捕他并封闭《晋阳公报》,王用宾被迫流亡日本。
辛亥革命前夕,王用宾回到北京,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太原起义后,回河东策划起义。运城光复后,初任河东兵马节度使兼民政长。民国初年,王用宾到太原组织山西临时省议会,杜上化任议长,他任副议长。
1913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及天坛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16年袁世凯死后,王用宾与在京国会议员联名要求恢复国会。1917年王用宾追随孙中山南下“ ”,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1921年出席广州非常国会两院联席会议,继续进行“ ”斗争。
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任命为北方特派员兼军事委员,策动成立“国民军”。1925年到河南任胡景翼省政府的秘书长并代理省长。1928年,任国民党北平政治分会秘书长,多次赴东北,对张学良“易帜”起了一定作用。1928年11月当选国民政府第一届立法委员,为国民政府起草过许多法规。
1931年调任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1934年任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长。1937年8月卸任,改任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44年在重庆病逝。王用宾善诗词,著有《半隐园诗草》、《半隐园侨蜀诗草》、《中国历代法制史》等。
同年(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