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璲(1830~1899),号庸庵。梧州人。家居古较场(今工厂路)。李百龄第三子。官至广州知府。幼聪敏,应童子试,县府道均获第一,中行辛亥乙卯两科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中翁曾源榜进士。
李璲中进士后任刑部主事,后晋升郎中。奉派秋审,用法平缓。光绪七年(1881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代福建道监察御史,京畿道御史,掌江南道监察御史,稽查户部、工部事务。九年,考评政绩,获得京察一等,简放任高州府知府,代廉州知府,调惠州知府,再调任广州知府。广州古称南海都会,辖14个县,为财赋之区。新府官到任,按旧例,下属各官以公费馈赠,多至万金,李璲推辞不受。府城隍庙司祝,承充者年纳万金,李璲以半数拨山东赈灾,余送羊城书院购置书籍。在任期间,尽革陈规陋习,政绩政声卓异。经两广总督李瀚章保荐,光绪帝下旨嘉奖,赏二品顶戴。不久,以病辞官归,离任之日,士民攀留,献匾额日:“民怀善政”。
李璲归家后为凤台书院掌教,成就人才甚众。并在北山植松树千株。晚年崇尚佛教,考究典籍。所著有《易诗经解》(已佚)、《白鹤山房诗钞》(8卷,今存5卷),《金刚经精义》(1卷)传世。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七月逝世,终年69岁。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孩顐介柨鐔哄Т闂傤垱銇勯弬鎸庮潔婵炴垶姘ㄩ惌娆愩亜閵忥絾纭鹃柍瑙勫灴閹晠顢欓懖鈺€绱樻俊鐐€栧褰掑礉濞嗘挾宓侀煫鍥ㄧ⊕閺呮悂鏌ㄩ悤鍌涘13001937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蹭画闂備緡鍓欑粔瀵哥不椤栫偞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銊х彾闁割偆鍠嗘禒鍫㈢磼鐎n偒鍎ユ繛鍏肩墪閳规垿鎮╁畷鍥舵殹闂佺粯甯$粻鏍蓟閻旇櫣纾奸柕蹇曞У閻忓牏绱撴担鍝勵€撶紓宥勭窔瀵鎮㈢悰鈥充壕婵炴垶鐟$紓姘舵煟椤撶儐鍎戠紒杈ㄥ浮椤㈡岸宕卞▎鎴炴闂備礁鎼悮顐﹀礉瀹€鍕叀濠㈣埖鍔栭幆鐐淬亜閹扳晛鐒哄ù纭锋嫹 QQ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旈敮鍋撶粭娑樻搐缁€鍐ㄢ攽閻樺疇澹樼紒鐙€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