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北省 > 孝感市 > 孝昌县人物

刘震


[公元1915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刘震

刘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男,原名刘幼安。湖北省孝感孝昌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早年经历

1915年3月3日,刘震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孝昌县的小悟乡刘家嘴一农民家庭。在贫寒的家庭环境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土地革命

1930年3、4月间,孝感东北部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刘震在这个时候参加了赤卫军。在斗争中,刘震逐渐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1931年9月加入红军,被分配到陂孝县红军游击大队当战士。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春,刘震被调到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1分队1班当战士。

1932年8月,在河南光山柳林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6月,中共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刘震在1分队1班当战士。

1934年5月,担任224团1营1连指导员。

1934年11月,红25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开始了长征。刘震从224团调到225团,任1营1连指导员。在长征途中,认真执行上级命令,率领部队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因在战斗中指挥有方,被任命为1营政委。

1935年9月,红25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长征。整编后,任红15军团第75师225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先后参加了陕北劳山、榆林桥战役。

1935年11月初,红15军团和红军陕甘支队(即红一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次年2月,由红一方面军组成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行了东征战役。这时,刘震调到强渡黄河的突击团223团,任团政治委员。

1936年2月24日晚,东征渡河战斗打响了,223团以突击队为先导,他率1营为第一梯队,利用夜色掩护,从无定河出发,在山西石楼县贺家凹西北登岸。经激烈交火,先头部队占领了滩头阵地,次日拂晓,全团渡过黄河,尔后刘震率第223团转战晋西北。

1936年4月,223团扩编为73师,刘震任该师政治委员。东征战役结束后,奉命到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重返红15军团,担任75师政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75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688团,刘震任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

1937年12月,率部随344旅开赴冀西平(山)、井(陉)获(鹿)三角地区,伺机打击正太、平汉路之日军。次年3月,又奉命开赴晋东南,参加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作战。

1938年6、7月间,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粉碎日军对中条山的进攻,奉命率领688团3营600多人开进中条山。除配合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行动外,刘震还支持发展当地群众性的游击斗争,并积极扩充部队,仅半年时间,就发展到近千人。

1938年11月,第344旅组建独立团,刘震任团长,奉命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斗争。

1939年2月,边区部队统一组成冀鲁豫支队,独立团改为该支队第1大队,任大队长。在支队和中共鲁西南地委的领导下,指挥第一大队为保卫鲁西南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0年初,刘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八路军第2纵队第344旅旅长。

1940年5月,率部参加了讨伐顽军石友三的战役。

1940年6月,奉命南下的第2纵队在涡阳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344旅编为第4纵队第4旅。合编后,率领第四旅担任开辟和坚持淮上根据地的任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四旅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10旅。

1941年5月,率10旅奉命进到津浦路东,在洪泽湖以北和以东地区,开展边沿区斗争。

1941年9月,第10旅奉命拨归新四军第3师建制,调往苏北淮海地区,实行主力地方化,刘震任第10旅旅长并兼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

1944年春,苏北新四军部队开始对日军-,刘震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高沟战役、杨口战役、林公渡战斗和叶圩子战斗。还参加了阜宁战役,给苏北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1945年1月,中共华中局决定由刘震兼任淮海地委书记。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可盘踞在淮阴淮安两城的伪军拒绝向抗日军民缴枪。

解放战争

1945年9月6日,指挥部队采取重点爆破与猛烈火力相结合的打法,迅速攻入淮阴城,击毙伪军28师师长,全歼该师9000余人,取得了部队从长期游击战转向对预有防御城市的攻坚战的重要经验。随后,又率部参加了解放淮安城的战斗。

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第3师奉命进军东北,刘震被任命为副师长。

1945年11月底,3师在锦西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

1945年12月下旬,奉命在义县地区指挥5个团阻击国民党部队,掩护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在辽西前线安全转移。

1946年1月,率8旅主力及师特务1团,攻克吉林通辽,全歼国民党守军1400余人。

1946年3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共吉江省委书记,并兼吉江军区司令员。同年6月,奉命和吴法宪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任司令员。

1947年春,率领第2纵队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在打靠山屯及新立屯等战斗中,歼国民党军3200多人,使第2纵队在战斗中提高了打运动战、攻坚战的能力。

1947年5月,率第2纵队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夏季攻势。5月16日,指挥部队经长途奔袭,对怀德发起总攻,经过激战,于17日攻克怀德,全歼守敌5000余人。紧接着,率第2纵队主力迅速迂回,进行大黑林子歼灭战。

1947年6月,第二纵队攻克昌图

1947年9月,指挥部队参加秋季攻势。在12月开始的冬季攻势作战中,率部经5个小时激战,攻克彰武,全歼国民党守军49军79师9000余人。中共中央为此专门致电嘉勉。

1948年10月3日奉命参加攻克锦州的战斗。

1948年10月14日10时,在攻占了锦州城西北的 据点后,发起了对锦州的总攻。他指挥部队从西北门突破,经过纵深战斗,15日18时攻锦战斗胜利结束。第2纵队在该战中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几天后,率部赶赴辽西,协同兄弟部队全歼廖耀湘兵团。

1948年11月1日,指挥2纵队和第1纵队,担负了主攻沈阳的重任。战至次日拂晓,全歼沈阳守敌,在攻沈阳战斗中,第2纵队共歼国民党军3.1万余人,俘获国民党军兵团司令周福成等将官18人。

辽沈战役后,第2纵奉命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刘震任军长,随即率部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39军完成了从城-破的任务,歼国民党军2万余人。

1949年4月,刘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14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继续指挥部队向华中南挺进。

1949年8月1日,改任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

1949年9至10月,率部参加了衡宝战役,歼国民党军1.2万余人。之后,又指挥部队参加了广西战役,歼灭白崇禧集团残部3.2万余人,并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广西全境。

建国之后

1950年10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

1950年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

1951年9月25日、26日、27日,刘震将军指挥空四师,大战美空军,三天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首创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战绩。

1951年12月2日、5日、8日,刘震将军指挥空三师再战美空军,共击落敌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此次空战规模空前,战果辉煌。”

1954年3月,刘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

1954年10月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8年9月兼任空军学院院长、政治委员。

1973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77年起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3书记(后为第2书记)。

1980年至1985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他还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共十一次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在1985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三大时,继续当选。

刘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著有《刘震回忆录》。

1987年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2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刘震相关
  经历历史事件:
抗美援朝 1951年3月—1954年3月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 (公元1950年--公元1953年)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辽沈战役 (公元1948年)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吴法宪 (191520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王近山 (19151978)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
王亢 (1911199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辽宁省营口
苏进 (19071992)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
聂凤智 (19141992)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

下一名人:梁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