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允锡(1639~1722年),字子帅,号□斋,泉州人,鲁旗陈氏后裔,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生。父亲陈鸣銮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先后任广东大埔、海阳(治所在今潮安县)知县。
陈允锡少年时进晋江县学读书就“名噪文坛”,顺治十二年(1655年)应试中选一等,授德化县教谕。督学孔某考核教职时,最先选拔陈允锡,赞他“才华焕发,品行端方,笔有□螭,守如冰玉”。
不久,陈允锡改任陕西扶风(在宝鸡市东部)县丞。这时,陕西抗清义军一部分攻入扶风县城,陈允锡临危不惧,独留衙斋,义军钦佩,离衙署而去。事后,众人要上报他的事迹,陈允锡阻止说:“我能不为县令、县尉考虑吗?”坚决不肯褒扬自己。
不久,陈允锡补山东掖县县丞,并佐理胶州(今胶县)州事。后调任江西进贤县丞,兼代湖南安仁县、江西万年县县事,继而擢升江西布政使司都事,掌管吉安(治所在今吉安市)、赣州(治所在今赣州市)、临江(治所在今清江县临江镇)、建昌(今南城县)等府同知通判事,再迁任浙江平湖县令。陈允锡为官30余年,“囊无私蓄”,管理兵事,抚恤百姓。任平湖知县时,剔除漕运弊端,纠正冤狱,除奸举废,使“盗贼止息,案无留牍”。他上奉父母,友善兄弟,孝敬继母。陈允锡晚年辞官归乡,杜门不出,纂修族谱,教育子孙。书斋内四壁图书,每日与书相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陈允锡在家去世,享年84岁。
陈允锡曾主修陕西《凤翔府志》、《江西通志》,著有《十三经解》、《二十一史纬》、《诸子钞》、《古今诗删》、《古今文选》、《□斋集》等近20种著作,“皆脍炙人口”。尤其是《史纬》一书,共330卷,从二十一史参互修订,删节整理,勒成一书,“世之留心史学者得此一编,可以洞鉴古今,盱衡往事”。康熙六十年(1721年),该书被收藏在皇家图书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四库全书》时该书全文收录。